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各级人大建设,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坚持和完善专题讲座制度,持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能力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集体学习、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形式。一般在每次常委会会议闭幕后举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等参加,专题讲座每年6讲,年初拟定计划统筹全年选题。截至目前,共举办专题讲座168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肇始于第八届全国人大,最早名为宪法和法律知识讲座。第九届全国人大将讲座工作固定下来,形成学习制度,并更名为法制讲座,重点讲授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部门法中的基本法律等。最初,听讲范围为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等。后根据部分常委会委员的建议,从1999年2月第七次法制讲座开始,将听讲范围扩大至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同年10月第十一次法制讲座起,形成了在常委会会议闭幕后举办讲座的工作惯例,一直延续至今。第十届全国人大发扬传统、承前启后,2006年2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将法制讲座更名为专题讲座,进一步扩大学习内容,以适应常委会工作多方面的需要。自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起,强化初任履职基础学习,在新一届常委会依法履职伊始,集中安排1天时间,围绕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立法监督工作等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熟悉履职必备的基础知识,打牢依法履职基本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将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新修订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单列一条对履职学习作出明确要求。
专题讲座选题精准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讲座选题,特别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注重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配合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贴合组成人员履职需求,选题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专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等举办专题讲座。每场专题讲座将阐释总书记关于相关领域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内容,促进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二是切实强化政治学习。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后,将组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已成为制度性安排。党的中央全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后,随即举办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专题讲座。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第一时间邀请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宣讲会议精神。
三是服务常委会依法履职。结合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安排专题讲座,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提供能力支撑。批准条约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为帮助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了解条约相关制度和工作,今年4月的常委会会议闭幕后安排“我国的条约法律制度与工作实践”专题讲座。配合审议能源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安排“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专题讲座。
四是注重拓宽视野。人大工作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专题讲座选题广泛,安排“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内容,帮助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拓展学习广度。
五是公开讲稿扩大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讲稿一般在中国人大网公开,截至目前已公开150余篇讲稿。专题讲座主讲人都是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或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讲稿为全社会提供了权威资料,发挥了良好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新时代新征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学习型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作者系全国人大培训中心主任 田晓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