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坚持“学深悟透、知行合一”推动代表法融入履职实践
开栏语
2025 年 3 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代表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此次代表法的修改,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突出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保障和促进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修改代表法施行以来,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贯彻实施,不断提升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广大代表不断强化依法履职意识,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展示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为民风采。即日起,本报开设《代表新担当 人大新作为》专栏,展示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全面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典型做法和积极成效,讲述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故事,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实施代表法的良好氛围。
紧握法治之匙 谱写代表工作新篇章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学深悟透、知行合一”推动代表法融入履职实践
2025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代表法修改决定,为地方人大代表工作点亮了新的灯塔,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与明确的方向指引。湖南省长沙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以“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为主题,全面推进代表工作提质增效,将新修改的代表法深度融入实际工作,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星城实践。
筑牢代表履职的思想根基
新修改的代表法意义深远,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要政治原则固化,明确要求代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代表履职清晰地划定“航向标”。
如何让这些政治要求真正入脑入心,成为代表们自觉践行的准则?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代表履职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编发《代表履职“百问百答”》,收集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等学习资料,将其融入代表日常学习,成为代表们随时可汲取养分的知识宝库。
在培训学习方面,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真抓实干。线下举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全市基层人大工作者深入解读新修改的代表法;线上推出20余堂学习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代表们随时随地都能“充电”,累计培训代表1.2万人次。不仅如此,还组织代表进站宣讲9000人次,让代表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政策理论的理解,促使代表在思想上与党委同心、在行动上与发展同频、在情感上与人民同行。
在湖南省宁乡市,人大代表带着“学习手册”深入乡村。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帮助村民劳作,一边将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家。宁乡市人大常委会更是将理论学习纳入代表履职评价体系,通过独特的“理论学习 + 实践答辩”模式,推动代表将政治自觉切实转化为履职动力。
2025年以来,在“联系群众办实事”活动中,长沙市五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身影分外活跃。他们积极作为,接待和服务群众2.8万人次,围绕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提出建议1200余条,为民办实事3100余件。
比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代表们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组织多场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面对社区养老设施不足,代表们多方奔走,推动政府加大投入,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新修改的代表法着重强调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长沙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通过机制创新与平台升级,全力推动“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
全市358个代表联络站迎来全面提质升级,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提交诉求,智能屏实时更新意见建议办理进度,9000余名人大代表常态化进站履职。岳麓区观沙岭街道居民李大爷感慨地说:“现在每月28日都是‘代表接待日’,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方便多咯。” 这简单的话语,折射出长沙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的显著变化。
在天心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代表议事会”正在进行。企业代表、居民群众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起,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难题现场“问诊”。代表们深入调研,了解群众的需求与担忧;政府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现场解答政策疑惑;各方积极协商,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调研+协商+督办”的闭环模式成效显著,让23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两个月内得到实质性解决。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230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176个,真正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联系群众的“连心站”。
政府部门与人大代表的“联动频率”也在显著提升。长沙市12345政务热线中心开展“代表接听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接听市民来电。代表们耐心倾听市民的诉求,将问题记录整理后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政务热线中心还定期向人大代表发送数据分析报告,打造民声民意“直通车”。百名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司法调解员进驻代表联络站,协同解决征地拆迁、物业纠纷等矛盾300余件。例如,在银盆岭街道泽西城小区物业纠纷中,驻站代表、人民警察、司法调解员共同介入,经过多次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维护了小区的和谐稳定。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要求人大代表“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长沙市人大常委会紧紧聚焦中心大局,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担当作为。
在望城区,长沙市人大代表刘胜祥正忙于开展企业数字化技术利用情况调研。2025年以来,他提交了《关于地铁4号线北延工程增设一站一区间和采取入地方式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快4号线北延工程建设的建议》等8件建议,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医保社保、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这些建议都源自他深入群众的调研,与民生事业息息相关,得到了承办部门的积极回应,许多问题正在有效解决。比如,他提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促使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是长沙强化代表作用发挥的生动缩影。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履职积分制”,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量化为12项指标,激励代表从“开会代表”向“全程代表”转变。2025年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同比增长12%,其中27件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涵盖支持长沙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要领域。此外,设立“代表专业小组”机制,围绕产业创新、民生事业、基层治理等组建9个专业小组,150名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立法调研、预算审查、执法检查。在征地补偿安置立法调研中,16名法律专业小组人大代表聚焦征地补偿问题展开研讨,“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模式获得广泛认可,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长沙县人大代表舒佳明来自民营物流企业。他积极参与各项调研活动,经常利用夜晚空闲时间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针对选区内存在的出行难问题及严重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关于在黄江公路云栖国际小区出口增设交安设施的建议》和《关于在黄江大道路段XT45路运营的线路上增设公交站并完善公交站的标志标线的建议》等,这些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经长沙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有效办理,切实解决了1万余名居民的出行难题。他还创新推出“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商户代表”联企机制,15名商户代表紧密联系166家入驻企业,搭建诉求反馈“高速通道”,开创共治共管新局面。
在湘江之滨的代表联络站、产业园区的调研现场、民生热点的协商议事会现场以及立法调研会场,新修改的代表法的长沙实践正描绘出一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画面。正如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同志所说:“我们将始终把准政治方向、厚植人民情怀、强化使命担当,让代表工作真正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金字招牌’。”(作者: 刘学 林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