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推动代表“进站入点” 打造基层“善治场景”
如何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当好代表“娘家人”,把“两个联系”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全链条做实代表工作、全覆盖做活代表站点,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积极开展“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围绕“议题聚焦、共识广泛、服务精准”的共建共治共享履职共同体建设,探索推动基层“小单元”、搭建民主“大舞台”、激发民主“大能量”,为赋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履职为民”的善治样本蹚出了一条新路。
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今年3月,一场在晋中市榆次区银海小区举办的“社村”联合助农活动让居民们欣喜不已,不出家门,在小区内就能买到新鲜的榆次苹果、什贴小米、怀仁醋等优质本土农产品,还能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兑换和优惠又周到的金融服务,方便、快捷、贴心、温暖。这是榆次区人 大常委会新建街道工委会同榆次农商行银海支行 积极探索“党建+人大代表联络点”模式,精心打造的高质量发展经济观察站,与党建引领服务站、农商行助农惠农驿站“三站融合”,所作出的一次“助农兴农 惠民乐民”的有益探索尝试。高质量发展经济观察站,是榆次农商行银海支行“兴农家园”人大代表联络站最有特色的亮点。
孙雅雯代表(左)在兴农家园的惠农驿站向客户介绍银行助力营销农特产品政策。
银行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最能触摸到经济发展的脉搏,也更能直接地体会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金融的迫切需求,能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更为丰富的来自基层、企业、群众有关经济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工作站汇集了十多位省、市、区人大代表,采取“三联三走三实”三三工作法,深入推进工作履职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商圈,切实增强了代表履职实效与农商行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农户和居民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不仅助力“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也得到显著提升。截至 目前,高质量发展经济观察站已服务联系对象10次,开展各类金融服务20项,惠及企业、农户、项目15家,积分兑换农产品400余人次,销售农产品金额达8万元。
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代表们深入各村、社区、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调研,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多项具体化、可操作的建议,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郭家堡乡政府办理代表所提的《关于发展夜经济新建聂村榆次大学城青年市集的建议》,相关项目已初见成效。
郭家堡乡聂村地处山西高校园区周边,代表们多次走访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发展夜经济新建聂村榆次大学城青年市集的建议》。乡党委政府根据代表建议,多次实地研判,迅速支持聂村盘活闲置地块新建“青年市集”,一期市集已投入使用,二期招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通过发展“夜经济”,聂村的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周边业态焕发新生,正在从“近郊村落”向“活力商圈”蝶变。
张永旺代表提出的建议办理后,新建开园的“嘻哈螃蟹乐园”成了远近闻名的捞鱼抓虾“赶海”网红打卡地。
修文镇依托代表联络站筑牢民意收集主阵地,畅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在西郝村按照全区全域旅游农旅融合的发展定位,挖掘特色资源,打造集“休闲旅游”“户外体验”“亲子互动”为一体的晋中首家亲子主题村庄,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成立“强村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组建运营公司。暑期已至,新开园的“嘻哈螃蟹乐园”成了远近闻名的捞鱼抓虾“赶海”网红打卡地,获得了众多宝爸宝妈和宝宝的青睐,联同潇河沿岸的三郝农科示范点,一跃成为榆次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榆次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双城”定位,围绕区委 “1144”行动要求,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民生工作上,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和各级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将民意民智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次新篇章积极助力。
代表“服务岗”变成居民“贴心岗”
夜幕降临,榆次区文教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张慧娟的手机上,社区居民王大爷的电话又打过来了,他在小区买菜,被逆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剐蹭了一下,老人气愤不已:“慧娟啊,快管管咱这儿的乱吧!”文教街住户密集、车流量大、小摊贩占道经营,车辆无序停放,造成居民出行困 难,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居民多次通过人大智慧平台并且在代表服务岗跟张慧娟面对面反映该问题。
张慧娟代表(右二)走访居民,听取关于解决文教街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建议。
张慧娟心里的火苗又一次燃了起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民有呼我有应,民有求我有为。她将这个群众呼声最高的问题详细记录,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安排下,交警大队、城管、使赵派出所、使赵社区中心、万佳物业、现代双语学校多次协商议事,制定解决方案,多个部门对文教城进行全方位整顿管理。划定临时安置点,为游商摊贩提供部分摊位,建设小型临时市场方便居民买菜,道路畅通了,生活方便了,群众一致拍手称赞。
充分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六步六心”工作法,线上线下相结合,有事“码”上说、实事马上办。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履职“四亮”, 及时有效了解掌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问题受理、处理、反馈渠道,组织各方协商讨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上门走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些贴近基层,饱含着热气的“妙招”“实招”,让张慧娟所在的“人大代表服务岗”成 了远近闻名的居民“贴心岗”。
“一老一小”是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进站,群众幸 福满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抓手,聚焦“一老一 小”重点群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优势,将代表履职阵地建成“民情听诊器”“问题终结站” “资源枢纽站”,创新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赵宾代表(左)向老年人解答义诊看牙的有关规定。
赵宾代表从柳西社区困难高龄老人掉牙的叹息里听到民生痛点,亲自接送老人们装假牙,带领口腔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王继卿代表在走访中发现老年人跑医院难,成立了“医患沟通办”,连床旁结算、检验互认这些细节都写进方案里,现在社区老年人拿着“绿色就诊卡”就能优先挂号,减少了等候时间。陈丽媛代表把“四助服务”做成“养老地图”,听说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出门难,她组织人员敲开300多户家门,记录下“李大爷需要助浴、王奶奶想吃软烂饭”等各种细节,每周安排专业人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浴、助餐和家政服务。针对社区老年人居多缺乏就近医疗服务站的问题,锦纶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通过线下入户走访、线上微信群发布调查问卷等方式征集居民中医养生需求建议1142条,在玉湖社区建立了“中医阁”,驻站代表助力推动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地共建合作,并与市区各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各院名医每周坐诊,实现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嵌入社区常态化运行。
陈丽媛代表在社区居家智慧养老中心为老年人过生日。
携“心理学工具箱”下沉基层,构建起全龄段心灵守护网络。杨文华代表携“心理学工具箱” 下沉基层,化身青少年成长的“心灵引路人”,以 互动式“反欺凌”课堂为300名孩子筑牢心理防护墙,更以“智慧父母成长计划”为抓手,每周六9点准时开启讲座,干货满满的分享已吸引超400名家长“充电”,不少家庭通过课后实践改善了亲子关系,校园心理预警机制也在她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
杨文华代表走进校园为学生讲授预防霸凌法律知识。
基层人大的创新活力,是全区代表工作的最大特色亮点。榆次区人大常委会鼓励和尊重基层人大积极探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做法,结合主题活动,及时挖掘、总结、推广基层首创的“金点子”,先后开展“宣讲联系走访”“代表来了”“小板凳议事会”“人大走进校园、学生走近人大”“三下三上工作法”“六步六心议事”“微心愿认领”“人大代表大讲堂”等多项实践活动,提炼出“十项首创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这“十项首创” 不仅在榆次独具特色,部分活动已经在外省市区开花结果,全区基层人大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面迸发。
联系群众“云”上提速 服务群众“网”上增效
进入初夏,一场关于苹果脆片的电商直播正在榆次清清苹果共享农庄火热展开。武祝琴代表为发挥好代表“服务岗”服务群众“特种兵”的作用,建立大学生高科技电商创业园,立足自身工作环境,打造出1600人的新媒体电商销售服务团队和电子商务基础数据库,积极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并组织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等,累计免费培训果农1600人次,引进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46.67公顷,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奔小康。高卫强代表充分发挥自己在辣椒种植和销售方面的优势,带领周边农民种植辣椒400多公顷,年经济收入超过3000万元,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线上+线下”创新营销模式,不仅让这些“新 农人”代表们与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解决了农户的资金和销售难题,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而且成为他们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履职、亮职责,访民情解民忧的“履职阵地”,树起了一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家住百货大楼宿舍的居民反映,位于榆次老城东路家巷18号小区西空地临近榆次老城景区,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堆放了大量垃圾,天气炎热时在家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给外地游客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居民的诉求很快通过西南街道代表联络站“双延伸”“双链接”(选民接待的延伸和代表信息公示的延伸,街道人大群同社区居民群的链接和街道人大群同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的链接)渠道,落实到包联社区的人大代表刘晓红身上,她通过现场察看、走访、调研,立即与有关部门反映沟通,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调派垃圾车和铲车等清理工具前往垃圾点进行清理,经过两天的努力,清运6辆环卫压缩车约36吨垃圾,困扰居民和游客两年之久的垃圾场被彻底清理干净。
榆次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新时代人大代表活动阵地信息化工作目标与代表履职需要,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与人大履职有机融合,依托信息化履职平台,着力推动代表“家站点”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革,努力提升代表阵地的软硬件配套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融入阵地建设、民意收集、品牌打造等实践创新活动之中,实现代表“线上+线下”全过程、全天候履职模式,用心用情传递人大声音。
在榆次区“智慧人大”信息平台上,每名代表都设立了像身份证一样的专属二维码,并向社会公布,让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代表,实现了群众“‘码’上说事”,代表“马上回应”。建议办理系统,把办理全流程在网上形成闭环,打通了人大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的联系,实现建议办理网上提速;通过平台,代表们还可对常委会开展的各项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深度参与常委会工作。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浏览到《百名代表话履职读本》中144名基层代表的217个履职故事,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民主法治方面,系统地反映了榆次区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实绩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截至目前,代表们通过信息平台,累计上传履职信息19568余次,与群众互动500余次,答疑解惑、 助办民事480余件,全区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同台履职,实现了联系群众“云”上提速、服务群众 “网”上增效。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服务人民。 代表们通过一次次进站履职,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以议事、协商、服务、监督等多种方式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生动地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榆次区“代表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仅拓展了民主参与渠道,深入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推动了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让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新活力。(作者:刘红英 陈 太 梁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