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代表履职为民,群众“呼声”变“掌声”
“没想到这条搓板路变成了崭新的硬化路,真要感谢我们村的人大代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西宁市大通县石山乡下丰积村的道路因山体滑坡,柏油路路面位移,导致了“晴天扬灰,雨天泥泞”,给过往行人车辆带来了极大不便及安全隐患。群众迫切希望能尽快修好该路,方便日常出行。
了解到群众的热切期盼后,石山乡下丰积村代表活动室第一时间组织辖区代表现场视察,并将意见反馈相关部门办理,推动群众的“闹心路”修建成“连心路”。
这是西宁市五级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作用,履职为民的一个缩影。
西宁市唐道夜景。摄影/黎晓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优化平台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用好家站平台,激发代表联系群众活力
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大代表联络室、活动室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建成“两室”434个,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站室全覆盖,为代表更好地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平台,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
城中区南川东路街道优化联络室布局,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主的“营商环境发展联络站”、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的“民情民意民声服务联络站”、以律师为主的“法律法规咨询联络站”,按辖区23名代表擅长领域,定期分类别组织开展进室履职活动。
城西区文汇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一室多用,囊括了代表接待、代表讲堂、环唐道商圈党建综合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功能,既让代表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推动问题解决,又融合各种活动,如通过城市会客厅使周边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触手可及的“文化盛宴”。
通过人大代表家站,架起“连心桥”,让代表与群众联系愈加紧密,反映民意更加顺畅有效,也推动了代表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2025年6月4日,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城(左一)在大通县向化藏族乡调研基层人大工作。摄影/席立英
丰富主题活动,增强代表联系群众能力
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五级代表进两室、联系群众办实事”,“重实干、强担当,走在前、作表率”,“领导干部进‘两室’”,“助力有诉必应马上办,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推动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湟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省市区三级代表开展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围绕地质灾害隐患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工程质量、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献策支招。
去年开展“助力有诉必应马上办”活动以来,城东区韵家口镇在每月接待选民活动日中安排4到5名区镇人大代表轮值接待群众,小区规范停车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公共设施改善、电动车充电难等一批诉求,通过代表建议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代表进室与志愿服务相融合,辖区代表定期走访慰问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独居老人等,延伸助力服务触角,回应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把“群众的呼声”变为“群众的掌声”。
西宁市海湖新区。摄影/黎晓刚
强化建议督办,提升代表联系群众效力
西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坚持在“提”上讲质量,在“办”上下功夫,在“督”上做文章,积极把代表建议与推动有诉必应马上办结合起来,代表建议落实率逐年上升。坚持落实“双督办”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专委会归口督办代表建议工作机制,推动“单一督办”向“多方督办”转变,努力构建“大督办”工作新格局。
湟源县波航乡从全乡代表中选出13名代表担任“意见建议快递员”,负责闭会期间收集上报本选区内群众关注的社情民意。其中,波航乡南岔村快递员张海福在汛期开展灾害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一处100米左右的山洪灾害隐患点,汛期有安全威胁,此问题第一时间通过代表建议交办,由乡政府与水利部门沟通协调,在隐患点处及时新建了防洪墙,有效解决了防汛期间安全隐患问题,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城北区探索建立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直通车”,实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收集直通、分类办理直通、监督评价直通,做到让人民群众心声第一时间“上车”。
“我们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牵引,把代表关心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课后服务规范化建设、丰富中小学生研学形式等意见建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落实。”该市教育局局长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