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市古浪:“双带一推”擦亮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品牌
近年来,武威市古浪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推动共同富裕”活动为抓手,聚焦产业增收,聚力示范带动,探索出人大代表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履职品牌。
精准调研定方向 筑牢带富根基
为确保“双带一推”活动精准发力,古浪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县60个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创新开展特色学习活动100余场次,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形成浓厚氛围。
同时,组建专题调研组,对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县889名涉农代表中,创办合作社26家、开办公司10家,规模养殖107家、规模种植92家、连片日光温室种植10家,从事农资农技服务、商贸流通、租赁服务、建筑工程等新兴业态54家,其中200多名代表年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个别甚至超过百万,构建起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致富带头人矩阵。
政策机制强保障 激活共富引擎
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古浪县人大常委会推动政策与机制双轮驱动,为代表带富提供制度支撑。县委、县政府广泛征集并充分吸纳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围绕粮食生产、设施农业、暖棚养殖、牛羊特色产业、中药材产业、食用菌产业等分类制定奖补政策,引导支持产业发展,持续为群众增收致富蓄势赋能。
县人大常委会按照“让每个代表都各尽其能、履职担当,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的思路,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全县1296名人大代表与3000多户群众结对,广大代表立足行业岗位优势,积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组织代表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荐人大代表中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参加技能培训62人次,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有力增强代表致富带富能力。
创新模式树典型 放大示范效应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约化利用后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现状,代表们积极创新增收模式:劳务协作方面,建立劳务信息平台,实现精准对接,组织就近务工,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土地运营方面,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用工”方式,带动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资本运作方面,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技能增值方面,来自项目和企业的人大代表,优先吸纳周边群众参与生产建设,助力群众增收。特别是实行短期务工工资“日结”,长期务工工资“月清”,确保群众务工收入及时到手、增收成果可见可感。
古浪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人大代表先进典型事迹的挖掘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激励更多代表投身实践助力发展。去年以来,依托省市人大和地方融媒体平台,推荐宣传人大代表履职典型16个,盛元、金建荣2名代表的典型事迹被省人大常委会评选为“2024年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代表履职好故事”,形成“培育一个典型、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递进式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