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让代表履职有“精度”更有“温度”
“开展‘南京人大代表讲坛’、建设专业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完善代表建议办理评价机制……”日前,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把学习宣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实践不断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发展,在有效提升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的同时,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人大智慧与力量。
探索多种培训路径
为代表履职能力“淬火加钢”
5月27日,新一期“南京人大代表讲坛”活动启动。4位市人大代表走上讲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履职实际深入交流心得体会和履职感悟。这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镜头之一。近年来,南京市各级人大共举办人大代表讲坛360余场,1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走上讲坛分享自己的履职体会。
新修改的代表法强化了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明确“代表应当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己任,做到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以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广大人大代表在实干担当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
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代表履职培训作为今年代表工作一项重点任务突出来抓。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围绕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代表法,提升代表工作质效出谋划策,同时,采取“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积极举办“南京人大代表讲坛”,用好“宁代表”App、“代表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不断增强代表学习的深度广度。在学习培训内容安排上,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2022年修改的组织法、2024年修改的监督法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把握,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机理、优势功效讲深讲透,着力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
针对人大代表专业特点和履职需求变化,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出了“专业化、专题化、小班化”学习培训之路。2024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医卫专业、企业领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等市人大代表专题培训,帮助专业领域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加强行业领域人大代表跨原选举单位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力促进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提升和成果转化。
建设多个履职平台
架起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2024年11月19日,南京市人大代表邓润飞、张涛涛和部分秦淮区人大代表参加了秦淮区石杨路沿线110路、118路公交线路通车仪式。这两条“定制”线路的通车,彻底解决石杨路沿线三个小区、6000多户居民2万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这件百姓拍手称赞的好事,得益于人大代表在社区代表联系点接待群众时的履职活动。类似于这样的民生实事,2024年,南京市各级人大代表在近1400个代表“家、站、点”接待群众近2.5万人次,交办及推动解决近4000件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
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定期组织和协助本行政区域内的代表开展联系人民群众的活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而要助力代表更好地履职,就必须加强代表履职平台的建设。
为更好地架起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履职平台怎么建、建在哪、如何用,展开探索实践。南京市人大代表联系点进驻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便是其创新之举。此举既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也为群众更加方便地找到代表、实现代表和群众的“双向奔赴”提供保障。每周固定时间,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走进代表联系点接待群众,把群众的诉求形成相关建议提交各级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
与此同时,南京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相继成立医疗卫生、农业农村、金融、教育、法律等31个专业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专业代表联络站与传统“家、站、点”履职平台错位互补,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开展活动、发挥专业行业优势探索了有效路径。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首批进站的17名四级人大代表,调研形成的《关于自动化控制集成器件国产化应用激励政策的建议》,由站内的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带上了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很快到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办理。
聚焦建议督促办理
推动代表建议工作提质增效
2024年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邵素芳提出关于加快环玄武湖周边环境提升助力玄武湖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议,相关部门全力推动办理,得到群众好评。家住玄武区大树根小区的居民许奋笑着说:“现在不只是玄武湖,环玄武湖也有好风光。”透过代表建议办理,不仅看到了人大代表鲜活的履职风采,更看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以建议督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
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要求,“应当加强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促办理”“可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重点督促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代表建议“提、交、办、督、评、用”全流程工作体系,通过优化流程、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推动代表建议工作提质增效。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建议提出前沟通协调机制,组织人大代表赴重点承办单位调研,支持人大代表把参加闭会期间集中视察调研的过程作为酝酿、起草代表建议的过程。2024年市人代会期间,有4个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相关建议,汇聚了人大代表的集体智慧,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效办理。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认真梳理代表建议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组织人大代表赴承办单位开展集中督办,力求“办好一件、解决一片、造福一方”。南京市人大代表王慧是环保专家,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她提出关于适时启动制定《南京市长江保护条例》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研。2022年8月1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为加强长江岸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优化岸线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在代表建议办理结束后, 我们还要组织代表和承办单位‘背对背’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评价,形成代表建议‘提出、办理、评价’办理闭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负责同志说。(作者:王慧 肖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