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这十年丨宿迁:小切口里的法治大文章
烟波浩渺的骆马湖畔,水鸟翔集,渔舟唱晚。十年禁采,生态复苏,一湖碧水映照着法治的深沉力量。这是宿迁以法治笔触描绘生态画卷的缩影。十年探索,宿迁人大立法以“小切口”破题,聚焦发展之需、民生所盼,制定出台一大批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法规,为法治江苏建设贡献了鲜活的“宿迁样本”。这十年,是宿迁法治建设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十年,更是法治力量赋能治理、惠泽民生的生动实践。
聚焦急难愁盼:
民生“小法规”撬动治理“大效能”
地方立法,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宿迁人大积极拓展渠道,察民情、解民忧,让法规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民生痛点,亦是立法焦点。城市养犬管理一度陷入“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犬只伤人、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频发。宿迁人大深入调研,将市民反映最强烈的“不登记、不免疫、不牵绳、不清粪便”等问题作为立法核心靶点,清晰划定了禁养犬种目录,严格规范了登记、免疫、遛犬拴绳、清理粪便等行为,并对各类不文明养犬行为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宿迁市养犬管理条例》及相关条例以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并重,明确登记免疫制度、行为规范、禁养区域及法律责任。法规实施后,市区犬只登记率大幅提升,不文明养犬行为明显减少,社区环境显著改善。“遛狗必牵绳、粪便及时清”渐成文明自觉。一部法规,理顺了犬患,更理顺了民心。
针对停车难、时间紧、乱停车的现象,《宿迁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的出台,更显温度与创新力。新规明确,所有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长从原来的15分钟大幅延长至30分钟。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直击市民“办急事怕超时”的焦虑。无论是接送孩子、路边买药还是银行取款,多出的15分钟免费时间,为市民提供了更从容的缓冲空间,有效避免了“办几分钟的事情却要交停车费”的尴尬,充分体现了管理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此外,针对老旧小区、商业区等不同区域潮汐式停车需求差异,《宿迁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大力推行“错时共享停车”模式。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夜间及非工作时间,将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共享。据悉,目前已先后推动145个机关单位庭院的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采取白天低收费、夜间免费或全时段免费方式,让社会车辆自由进出,1.8万个停车泊位夜间提供给周边居民免费使用。这一创新举措,有效盘活了现有停车资源,实现了“削峰填谷”,为市民营造了更加便捷、有序、充满获得感的停车环境。
护航创新引擎:
立法赋能数字经济“加速跑”
当电子商务成为宿迁经济新引擎,产业迅猛发展与监管规范缺位的矛盾日益凸显。宿迁电商产业园内,从草创到壮大,许多企业都曾面临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共性难题。2024年,《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应时而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的电商专项立法。它聚焦主体培育、平台责任、信用监管等核心环节,不仅为电商企业铺设了规范发展的“高速路”,更通过明确政府服务职责,优化了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后,产业园纠纷处理效率显著提升,企业法治意识增强,为宿迁电商产业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飞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底盘。
作为宿迁数字经济的龙头与地标,京东智慧城的发展亟需前瞻性的法治护航。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深入调研京东及园区内众多科技企业的核心关切,将数据安全、平台经济规范、智慧城市建设、新兴业态包容审慎监管等关键议题纳入立法视野。下一步将调研出台《宿迁市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条例》《宿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为数字经济发展铺设了一条坚实的“法治轨道”。这些法规着力破除数据壁垒,强化安全保障,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明确创新容错空间,为京东智慧城及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营造了“有规则可依、有预期可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的确定性,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吸引更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汇聚宿迁,推动京东智慧城从宏伟蓝图加速成长为驱动宿迁乃至苏北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涉“未”对症下药:
“小切口”立法守护“少年的你”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和万家灯火。宿迁人大在立法中,始终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置于突出位置,倾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防护网。
“我们在办理一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涉案网约房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经对主城区范围内网约房情况摸排发现,网约房定位不明,相关监管规定的滞后给未成年人权益带来受侵犯的风险,亟需开展社会综合治理。”近年来,电竞酒店、网约房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却在监管上形成了“真空地带”,成为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潜在风险点。一些电竞酒店打着“住宿”旗号,内置高性能电脑设备,实质上变相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成为规避“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法规的灰色地带;而网约房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入住流程简单,对未成年人单独入住缺乏有效核验机制,极易引发人身安全、性侵害等重大隐患。
针对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伴生的监管空白,宿迁人大迅速行动,2023年,出台《关于禁止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决定》,明确经营者必须依法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严格履行身份核验义务,严禁电竞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消费,彻底堵住了“伪住宿、真上网”的监管漏洞。紧接着在2024年出台《关于规范网约房向未成年人提供住宿服务的决定》,对网约房经营者查验入住未成年人身份信息、落实监护人陪同要求等作出强制性规定。这两项决定精准聚焦新业态中未成年人保护的风险点,以清晰的规则和严格的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全天候的法治“守护伞”。
同时,宿迁市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的正式启用,生动诠释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治原则。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帮助212名未成年人纠正罪错行为,186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就业,15名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干预后回归正常学习生活,1862名学生到中心接受沉浸式法治教育。
从产业到生态,从城市管理到民生关切,法治已成为宿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电商立法护航数字经济腾飞,诚信经营渐成风尚;养犬条例重塑城市文明细节,邻里和谐增添温度;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日益完善,祖国的花朵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代表履职活动室扎根基层,民主立法焕发勃勃生机。这一系列“小切口”法规,如同一条条法治支流,最终汇成澎湃的法治江河,为宿迁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提供了不竭动力。
站在十年立法历程的新起点,宿迁法治建设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新的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多“小快灵”“小切口”立法正在酝酿:新兴产业规范、基层治理创新、民生服务优化……宿迁立法的探索与实践,如同运河古埠升起的法治微光,不仅照亮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更以扎实的步履和务实的成果,为法治江苏的壮阔图景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宿迁力量。(记者 施琛耀 江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