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漯河: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 把“民生之盼”变成“群众之赞”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多维度拓宽人大代表履职渠道,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切实开创民生有盼、政府有应、代表有为、群众有感的人大代表履职新局面。


着力筑牢“周三见”活动基础

“内涝积水问题终于解决了,真的要感谢人大代表‘周三见’这个平台。”日前,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淞江社区的季先生难掩激动之情。

为方便基层群众反映诉求,漯河市各乡镇(街道)持续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升级版”,夯实人大代表“周三见”工作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全域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指导意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工作规则》,优化布局69个站点,统一将全市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原先“月接待”活动的频次调整为“周接待”,每周三组织驻站的人大代表轮值听民声,保障联络站大门常开、活动常办。

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代表联络站“连心桥、主阵地、动力源、新引擎、扩音器”的功能定位,将全市4983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就近进站入点参加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各县区、乡镇(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组织人大代表户外“摆摊开店”,积极探索开展“板凳议事会”“星火议事会”“小院议事会”“民情夜市”“510圆桌议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效利用“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多种方式,织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

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代表联络站(点)制定全年接访安排,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处理、接待选民等制度,绘制工作流程图,有序开展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同时,深入推行代表码、联络站码进村社、进楼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编号赋码,亮身份、明职责,让“有事码上说”成为常态,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真正让群众受益。


持续拓宽“周三见”活动渠道

“都是社区空地,为什么我不能在这里种花种菜?”“车棚清理了,我们的电动车怎么充电?”……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主题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宽群众意见反映渠道,推进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为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糟心事,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进站接访、电话约访,以及进村组、社区、企业“出诊问诊”等活动,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收集民意。截至目前,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已累计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120多次,收集人居环境、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7个。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局长·代表面对面”机制,精准提炼“周三见”活动主题,从群众期盼急需解决但推进缓慢的共性问题中,选取与基层关联度强、匹配度高、实效性强的主题,结合部门职能,以组团方式分层分类分阶段组织领导干部、专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联络站负责人进站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活动中,人大代表现场问政、监督、献策,职能部门一线“把脉、问诊、开方”,切实增强了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郾城区人大代表高家斌感慨道:“‘周三见’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代表与群众走得更近了,与党政部门的沟通更顺畅了,人大的潜能释放了,实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也更足了!”

对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群众点单—代表定单—人大派单—‘一府两院’办单—代表督单—群众评单”的“六单制”闭环处理模式,分级分类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于能够即时办理答复的,人大代表尽可能当场办理答复;对于在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急事,形成代表建议,按职权范围分别交市、县、区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研究处理。


全力提升“周三见”活动质效

坚持结果导向,最大限度激活代表履职动能,是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的落脚点。

自人大代表“周三见”机制推行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之力、人大系统之为助推全市产业发展。围绕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周三见”活动延伸至产业链,零距离服务企业。在食品加工、盐化工等19个产业代表联系点,各级人大代表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产业发展带头人,积极参与“重点项目落地”、“服务企业攻坚行动”、代表企业“心连心”等主题活动,运用“定期接访+随机走访”等方式,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同时,定期组织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搭建起企业、人大代表、职能部门三方沟通平台,围绕安全生产、优惠政策扶持、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企业现场反映问题,驻站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助企纾困破瓶颈,让企业省心办事、安心发展。

民生实事是群众关注的重点项目,也是进站的热议话题。市人大常委会以推动民生实事办理为切入点,将人大代表“周三见”融入票决制工作中,建立完善日常监督、联络站监督机制,实现人大代表参与项目征集筛选、审议票决、监督评议全流程。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期间,人大代表通过接待选民、走访调研,听民声、征民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愿。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适时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建议,推动部门整改,切实提升项目质量、审议质量和督办质量。2024年以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生态水城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民生之盼”变成“群众之赞”,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作者:张文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