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黑龙江佳木斯市人大:以“四者”协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以引导代表当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为民造福优秀履职者”“上情下达群众工作者”“新风正气模范践行者”为抓手,构建“四者”协同工作格局,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代表履职与为民服务始终,以扎实举措彰显制度优势、践行初心使命。


引导代表做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为民代言”为根本,思想上筑牢代表为民初心,行动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成果上推动呼声转化为惠民实效,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思想上锚定“人民至上”,筑牢代言根基。引导代表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建立“代表政治课堂”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每月专题学习、季度主题研讨深化理论武装,推动代表从思想深处确立“群众诉求无小事”的理念,将“为民代言”内化为自觉追求。

行动上聚焦“急难愁盼”,精准收集诉求。创新“代表进网格·户户见代表”机制,制定《走千企助发展、入网格解民忧》方案,组织代表分片包联社区、村屯,通过“敲门走访、蹲点调研、民情恳谈”等方式,全方位收集群众诉求。针对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等高频诉求,建立“诉求清单”“办理台账”,累计1320条建议转化为具体办理事项,让代言工作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

成果上推动“制度转化”,彰显代言价值。对收集的共性诉求,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制度保障或政策举措。如针对群众反映的“电梯安全”“物业管理”“机动车停车乱”等问题,组织代表提出相关建议,推动佳木斯市政府出台《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电梯质量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实施综合改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佳木斯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政策,让群众诉求从“口头反映”变为“制度保障”。


引导代表做为民造福优秀履职者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为民造福”为目标,能力上强化代表履职培训,建议办理上突出闭环增效,述职评议上抓实开门履职,依法履职破解民生难题。

履职培训上强化“能力提升”,精准运用职权。聚焦提升代表运用审议、监督、建议等法定职权的专业能力,构建“理论+实践+案例”三维培训体系,紧扣党的创新理论、新修改的代表法、城市规划等核心内容,采取“线上云课堂+线下专题班”融合模式,三年来,累计开展200余场次培训,培训各级代表23000余人次,代表履职能力测评优秀率从68%提升至82%,为精准运用法定职权破解实际问题筑牢能力根基。

建议办理上突出“闭环增效”,破解民生难题。着眼将代表建议权转化为民生实效,创新“三审四督五查”机制,推动代表深度参与建议审核、督办全过程,力促建议从“文字答复”向“实际解决”转变。针对空中网线杂乱如“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不够等群众关切,通过“提办双方”面对面沟通、进度实时反馈等举措,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如今,清理杂乱老旧小区51个,全部竣工36个小区共379栋楼房;为4654名儿童投保,支付保金58.17万元。以建议权的有力行使,让群众从身边变化中感知问题解决的温度。

述职评议上抓实“开门履职”,确保权为民用。为确保代表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制定《关于开展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代表每年向原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围绕依法履职、廉洁自律等方面汇报情况,提交履职清单并接受提问,评议采用“量化打分+定性评价”双维度方式,结果作为连任推荐、评优评先依据。此举有效压实履职责任,促进代表从“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转变。截至目前,代表述职评议已实现100%全覆盖。


引导代表做上情下达群众工作者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联系民心”为导向,联系上规范双联系制度,议事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平台上建强代表家(站)网络,推动代表扎根基层,架稳民意上传下达的桥梁。

群众联系上依托“双联系制”,规范扎根路径。紧扣“两个联系”制度落地,修订《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的意见》,明确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定向联系3-4名代表,构建“一对一”对接网络;推动常委会领导带头下沉县区,以“常态化走访”替代“阶段性调研”,把“面对面”听意见固化为日常。三年来,累计联系代表800余人次,协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农村养老待遇”“学校周边流动商贩”等实际问题100余件,让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民意传递有规可依。

代表议事上畅通“民意渠道”,提升民声分量。建立代表列席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常态化机制,确保基层声音直达决策层。根据议题邀请相关领域基层代表列席,提前送达材料、介绍背景,设专门发言环节。如审议《佳木斯市城市绿化条例》时,基层代表提出的“增加城市绿化与景观”建议,被吸纳到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中并推动落实。目前市区4个城区新建口袋公园30个,多处节点、公园、街路美化提档。三年来,120余名代表列席会议,多项建议被吸纳到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中,有效推动政府把基层民意落到具体工作中。

平台打造上建强“代表家(站)”,织密联系网络。聚焦“三化代表之家”建设,打造“五级代表全参与、服务群众零距离”工作品牌。全市建成三化“家(站)”301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先后打造了东风区企业家人大代表之家、富锦市人大代表会客厅、抚远黑瞎子岛人大代表之家等15个特色家(站),全市五级代表6142人全员进“家”入“站”。三年来,平台累计服务群众16万余人次,330余条建议落地见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诉求有人解决”。


引导代表做新风正气模范践行者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树新风、扬正气”为导向,政策方针上抓实政策宣讲与法律咨询,服务上推行志愿积分常态机制,担当上突出服务大局率先垂范,引导代表以行动引领风气、凝聚合力。

政策方针上抓实“宣讲咨询”,助力政策落地。构建“代表宣讲+法律咨询”联动机制,组建由熟悉政策的代表和法律专业代表组成的服务团队,明确宣讲重点。结合“代表接待日”“乡村振兴走访”等活动,开展政策宣讲会、法律咨询岗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次、接待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让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代表服务上推行“积分制度”,实现志愿常态。制定代表志愿活动积分管理办法,明确参与扶危济困、社区服务、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的积分标准,积分可用于兑换学习资料、优先参与培训等激励。通过搭建线上志愿活动报名与积分登记平台,定期发布志愿活动清单,引导代表结合自身特长认领服务项目。如1300余名代表积极参与“我为全省旅发大会做贡献”志愿服务活动,协调解决多项电力保障经费4800万元。三年来,累计捐款超10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000余人、安置失业职工700余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