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甘肃白银:以监督之笔绘就平安建设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于国家而言,平安是发展基石。

于百姓而言,平安是最好礼物。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沿着时光的轨迹,翻阅近两年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平安建设的监督日志,数字是最直接的见证:听取审议工作报告6个,开展专题调研14项、执法检查6项,围绕主动创稳、行政复议纠错、“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开展专题询问4场,制定颁布全省首部基层治理领域地方性法规《白银市民情直通平台诉求办理条例》,依法作出《关于加强和规范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决定》……一个个数字串联起白银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服务大局的履职足迹。

近年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的决定》和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与职能作用,坚持系统化思维,以代表履职为纽带、以民意畅通为桥梁、以精准监督为抓手、以法治建设为根基,全方位赋能基层治理,不断筑牢守护和谐稳定、建设平安家园的“防护墙”。



立法引领“固本强基”

法者,治之端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法善治的支撑。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小切口”立法回应“大治理”需求,确保“立一件、成一件、行一件”,以良法善治为白银市主动创稳主动创安工作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为规范“码上反映”、12345便民热线和人民网留言等民情直通平台诉求办理活动,2024年,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全省首部基层治理领域地方性法规——《白银市民情直通平台诉求办理条例》。该条例从诉求事项的提出、受理、督办、治理等规范了民情直通平台全流程诉求办理工作,畅通了倾听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推动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办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

创安创稳工作量大面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空间紧凑、人员流动大、消防基础薄弱,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短板和风险点。为此,白银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9月对“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转发相关部门落实,并于今年4月进行落实情况“回头看”。

为督促解决发现的问题,明确各方管理职责,白银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成立由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和专家组成的工作专班,起草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决定》。经过深入调研、座谈交流、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后,2025年7月30日,经白银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后,该决定公布施行。

《决定》由五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严格履行职责、严格规范设置与设施配备、严格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严格日常管理与应急准备和严格执法监督,同时明确了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的范围等内容。《决定》的出台,破解了当前对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监管难题,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2025年7月30日,白银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全市主动创稳工作情况


调查研究“把脉问诊”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基本功。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公共安全领域风险隐患和基层治理实际,把“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作为靶向课题,围绕高水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体系、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行政复议纠错率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等公共安全领域风险点和基层治理薄弱环节深入调研,为全市安全稳定工作精准“画像”、对症“开方”。

坚持问题导向,去年以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吸收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为调研组成员,深入五个县区实地走访,并邀请专家学者提供专业指导。调研组深入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等安全事故频发一线,全面了解全市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方面的薄弱区域,梳理出“车辆状况相对复杂”“消防监管执法依据缺乏”等4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摸底数察实情、搜集掌握省内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研究对策建议,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105条,以“一报告、一清单”形式明确落实部门、整改时限,切实把“诊断清单”变成“疗效清单”。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白银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转型,现存煤矿多为中小型地方煤矿,煤矿资源赋存条件复杂,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为筑牢全市煤矿安全防线,推动煤矿企业提升安全水平,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全市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调研列为重点调研课题,6月25日,调研组前往相关县区、煤矿企业开展现场调研。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我们积极开展‘四化’建设,现在煤矿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之后我们还将持续升级完善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将安全生产从‘人防’向‘技防’转变。”靖煤集团景泰煤业公司白岩子煤矿工作人员向调研组介绍。

调研组走访多家煤矿生产企业,直入调度中心、生产现场,看监控、查台账、问工人,并同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设备配备及应急管理等情况。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调研组将问题找出来,把建议提精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科技赋能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调研组认真分析总结问题所在,整理出五个方面15条具体问题。

“建议强化资源禀赋短板治理,进一步推动煤矿布局科学优化。”“建议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议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安全治理效能。”……针对问题所在,调研组提出了六个方面17条具体意见建议。

7月29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市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调研报告》经过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第一时间将调研报告和审议意见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并督促落实,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企业脚下的“平安基石”。

坚持闭环管理,今年年初,制定了《白银市人大常委会推动调研成果办理落实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对2024年度调研成果进行“回头看”,紧扣群众所盼与人大所能,在成果转化上再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不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制度机制和治理实践,以“人大之为”不断提升治理精度、安全厚度、民生温度。


2025年5月7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白银区开展构建白银市高水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体系调研成果“回头看”


执法检查“利剑高悬”

法治利剑高悬,方能护航平安白银建设行稳致远。执法检查既是对现行法律的“体检报告”,更是推动法治进步的“助推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日常执法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法律之一,被称为“老百姓身边的法律”,这既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人权法”,更是一部规范和监督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行使权力的“控权法”。

“民警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运用得如何?”“案件办理过程中,如何把握‘教育’与‘惩戒’尺度?”为保证《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正确有效实施,2024年6月,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法治宣传教育、违法行为处罚、执法队伍建设、综合执法监督等方面开展执法检查。

为认真履行平安建设工作监督职责,助力平安白银建设,今年6月,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对贯彻实施《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这既是对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的延伸,也是人大担负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的具体实践。

调研组创新方式,采取“线上+线下”“专业+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公安机关、综治中心、学校、工业园区等重点行业场所,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线上线下开展群众安全感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25份,发现并梳理出矛盾化解、公共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形成高质量执法检查报告。7月29日,白银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报告后,将执法检查报告连同审议意见,交由“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

今年8月,在省、市委相继出台食品安全相关方案后,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随即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全面有效实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惠强表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监管无死角、责任不落空。要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精准选题、靶向发力、创新方式、跟踪问效,白银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温度”丈量“治理精度”,持执法利剑为平安白银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专题询问“红脸出汗”

“法院在落实主动创稳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计划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主动创稳走深走实?”

“我市人民调解助推主动创稳专项行动开展得如何?相关部门在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不断深化主动创稳方面,有什么计划?”

这些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提问,来自白银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全市主动创稳工作情况专题询问的现场。

“我们聚焦‘公平与效率’主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动主动创稳行动提质增效,下一步将聚焦主动创稳这一主题,在健全速调对接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纠纷实质解纷和抓牢信访‘有信必复’等工作上持续发力。”

“注重‘枫桥经验’学习运用、强化源头预防矛盾纠纷、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剖析问题实事求是,思路措施清晰可行,一问一答中尽显人大与政府齐心协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政治社会环境的决心与作为。

白银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本次专题询问为契机,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专题研究全市主动创稳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实际成效,全力护航白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次专题询问把“主动创稳”作为人大监督的主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这是白银市人大常委会首次聚焦创稳主题开展专题询问,将审判执行、检察监督、平安建设、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等群众最关切、基层最突出的问题列为询问重点,通过“辣味提问—红脸出汗—限期整改—跟踪问效”的完整闭环,推动“一府一委两院”把创稳责任扛在肩上,真正把“红脸出汗”的短暂震慑转化为“长治久安”的持续动能。


协同联动“聚势赋能”

基层治理的问题,根子上还是要靠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主动运用信息化思维谋划人大依法监督工作,构建“互联网+”人大监督新模式,将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结合,在“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为296名省市两级人大代表专门设置账号,增加人大代表监督功能,人大代表通过专属端口在线了解群众诉求、实时督办、开展测评,进一步畅通“事中+事后”网上民主监督渠道,推动群众诉求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较好地发挥了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

2024年12月30日,随着红绸揭落,“全过程人民民主线上实践站”“线上立法联系点”在白银市综治中心挂牌成立,人大代表线上监督和提出立法建议功能也正式启动运行。代表“云接待”、立法“云论证”、治理“云协商”构建起白银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线上新格局。2024年以来,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共提出5841条督办建议,推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锁了新时代基层善治新密码。

人大代表“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为了让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在一线,白银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打造“五+N”特色工作品牌,通过开展联系一个工作部门、推动化解一件矛盾纠纷、帮助企业解决一件难事、深入群众宣传一次政策、联系走访一户困难群众等履职实践活动,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主动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线上“云监督”、线下“实监督”,白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打造“五+N”活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线上实践站”和“线上立法联系点”等一批颇具特色的接待活动与民情民意收集机制,打破部门壁垒、贯穿治理末梢的同时,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提供人大方案,注入人大动能,做出人大贡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惠强表示,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走深走实为抓手,找准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的结合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