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万名代表助力“玉商玉工回归”
引 言
在生产车间里,与企业家共谋发展;在项目工地上,现场协调打通建设堵点;在工厂宿舍内,围坐倾听职工急难愁盼……2025年初春以来,一场声势浩大又细致入微的“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火热铺开。10015名各级人大代表化身服务发展的“贴心人”和“实干家”,脚步沾泥考察实情、扑下身子为玉商玉工(“玉商”,主要指在玉林市外经商的玉林籍企业家;“玉工”,主要指在玉林市外工作的人员)解忧,不仅畅通了“民意路”、架起了“连心桥”,更掀起了“回归潮”。截至2025年6月底,人大代表们共走访玉商4809家(次)、玉工1274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26条,推动解决难题1511个,有效助力全市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落地、人才聚集,为玉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代表“沉”一线,服务送心坎
如何让在外打拼的玉商玉工愿意回、放心回?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这项全市的重点工作,选准切入口:组织人大代表分层推进、多级联动,把服务做在前头,把工作做到心头。
2025年1月,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开展各有侧重的“大走访”。其中,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直奔“玉商回归产业园”,问需于企;市、县人大代表扎进工厂车间、项目现场,帮助破解企业融资、用地、招工等难题;镇人大代表则走街串巷,全面收集和推动解决回归玉商玉工的安居住房、子女入学等“身边事”。分层推进、多级联动,人大代表“人人走访,人人服务玉商玉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为玉商玉工回归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个活动就像一张大网,层层有重点,处处有代表,确保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形象地点明“大走访”活动的实施要点。2月7日,他率先行动,与有关人大代表前往北流市走访炉渣综合利用企业,主持召开玉商玉工座谈会和炉渣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现场会,现场推进解决一家企业的难题,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大走访”开了个好头。
玉林全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在玉林的全国、自治区和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走访:工作日里,按“就近就便”原则,三五名人大代表结成小组,深入社区村组、工厂一线,在拉家常中精准捕捉玉商玉工最真实的诉求;遇到节假日,就登门拜访、面对面交流,以乡音乡情拉近与回乡探亲玉商玉工的距离。
5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章(中)到博白县走访玉商玉工,深入了解玉商企业发展情况。
“亚山镇温罗村多发点制衣厂招不到熟手工人,需要协调解决;新农匠公司反映土地租用比较困难,影响了该公司的扩建;部分返乡玉工很关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要摸清具体情况……”博白县亚山镇人大代表李伟梅的“民情日记”里记得满满当当。
“人大代表既要当好民意的‘传感器’,更要成为发展的‘助推器’。春节、元宵、‘三月三’‘五一’等节假日是在外玉商玉工集中返乡的黄金窗口期,也是我们走访的‘关键期’。”北流市清水口镇人大主席钟生深有感触。
今年开春之际,钟生所在的清水口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北流市、清水口镇的两级共21名人大代表,分成4个小组,深入走访12家玉商回归企业、7个重点建设项目,与120余名产业工人面对面交流,形成产业发展建议书8份。
在代表们的走访推动下,2月24日,中桂农·粤桂两湾(北流)现代农业博览城等4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有力展现了基层人大代表在推动“玉商玉工回归”中的履职担当。
闭环解题,让问题解决“不迷路”
人大代表在助力玉商玉工回归中,走访收集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玉林市各级人大亮出“闭环管理”这一硬招。
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从一线带回的“问题清单”,第一时间汇总到市、县、镇人大,分类建账,确保问题“不迷路”。对于能现场解决的协调纠纷、政策释疑等,人大代表当场推进,绝不让问题“过夜”。对于需要多部门“会诊”的,人大代表则迅速化身“协调员”,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对于需要深入研究或长期推进的,则形成代表建议,由各级人大按类梳理,“点对点”移交政府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并定期“回头看”,杜绝“一转了之”。
而对于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硬骨头”,则由市、县人大常委会列入“重点督办建议”行列,由市、县领导亲自挂帅督办。陆川县坤元服饰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高额出口关税卡住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脖子。3月6日,李伟章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当即现场视频连线柬埔寨广西总商会会长谢战,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找到产品出口的破局方案,一举卸下了企业的“成本大山”。
7月2日,玉林市各级人大代表到容县荣泰仿真植物工艺品加工店走访玉商玉工。
各县(市、区)人大的服务妙招也很多样。福绵区构建“走访—登记—交办—督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及时推动解决企业用工难、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子女入学难等问题58个;博白县人大代表对签约项目进行全程“保姆式”跟踪,推动141个问题顺利解决。玉商玉工直呼“回家办事真省心”!
清晰的行动路径、快速的服务响应,给回归的玉商玉工吃下了“定心丸”。“人大代表是真的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走过场。”提起人大代表,容县祝氏农牧有限公司凤美基地相关负责人祝春三满口称赞,“我们基地反映了进入养殖车间道路狭窄的问题,建议加宽道路。人大代表及时帮忙反馈到镇政府,镇政府分管领导随即到现场实地察看,拍板启动建设项目,再过两三个月,基地这里就能通崭新的大路了。”
聚焦“幸福感”,拓展“回归路”
玉商玉工回归,在“引得回”之后,如何留得住、发展好?玉林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幸福感”做文章,让回归的游子安心、乐业。
产业兴,则回归稳。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将玉商的“心愿清单”精准转化为“服务清单”,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协同发力,通过精准助推解决企业发展痛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资源对接等方式,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陆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搭建“银企鹊桥”,一场对接会就帮两家企业“贷”来500万元“及时雨”;福绵区人大常委会针对玉工技能培训需求,联合职校开设“技能小灶”,服装设计、机械维修等实用培训班办了10多期,助力500多名玉工提升手艺……
7月10日,陆川县人大代表到清湖镇平安村微型刀具产业园走访调研玉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群众的急难愁盼里藏着最大的民生。人大代表紧盯玉工关切的“关键小事”,助力解决“心头患”,让玉工安居更暖心。
兴业县多个玉工社区设施老旧,健身器材锈迹斑斑。了解此情况后,兴业县人大常委会迅速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相关部门加快筹资,替换老旧器材,新建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为玉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玉州区人大代表在走访中捕捉到部分玉工家庭子女“入学难”的焦虑,积极推动教育部门挖潜扩容、优化招生政策,推动100多名玉工子女顺利入学。
全国人大代表、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李春燕在走访中了解到,返乡玉工比较关心的还是医保和养老问题,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更需要得到关爱和保障。为此,经过深入调研,她提出了《关于减免80岁以上老年居民医保费用的建议》,呼吁减免高龄老人的医保费用,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进一步提升返乡玉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玉林市、兴业县人大代表吴玉华在走访玉商代表宁先生时,发现其所在企业因生产线升级面临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便立即协调兴业县人社局、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定向开展技能培训,并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8名,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
6月20日,兴业县、龙安镇人大代表到返乡玉工家中走访,了解玉工的工作近况与生活需求。
如今,玉林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的各类暖心故事,成为玉林“以商引商”的金字招牌。
“看到家乡的人大代表这么拼,服务这么实,我们更有信心把朋友、把项目带回来!”在粤玉商、广东省广西玉林商会会长朱传宏一句话道出了广大在外玉商的心声。
据了解,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30日,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助力下,玉林市共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69个,总投资1273.25亿元,带动玉工回归突破8万人。目前,已开工项目524个,竣工项目304个。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了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大量的心血与汗水。(作者:陈立萍 黄冠华 卢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