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大开放月”活动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机活力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公民对人大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今年6月,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以“走进人大·共话民主”为主题,通过“八个走进”的形式,创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无锡人大开放月”系列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上下联动、同步组织,通过一批接地气、暖民心、有成效的民主实践活动,展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生机活力。
一、主要成效
“开放月”系列活动于6月3日正式启动,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13场专题活动,邀请200多人次人大代表和600多人次市民群众深入参与;在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的统筹谋划、协调指导下,各市(县)区和镇(街道)人大立足实际、通力协作,分层分类、有力有序开展了近1200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吸引了近3800人次人大代表和近8600人次市民群众参与,进一步扩大了辐射面和影响力,实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一是精心组织策划,周密安排部署。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早在年初制定“一要点四计划”时就谋划“无锡人大开放月”活动,将其作为今年深化民主实践、宣传人大制度、提升履职质效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工作。无锡市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牵头制定详实可行的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及“八个走进”专题活动具体计划,明确了活动主题、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参与对象及责任分工等,并两次召集各市(县)区人大负责同志进行会商、统筹活动部署,确保各项活动有所侧重、协同联动,体现特色、有序开展。活动启动前,通过本地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发布活动信息,介绍开放内容、参与方式及具体安排,实现了为活动预热的效果,也为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打下了良好基础。无锡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专工委(室)根据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专题活动流程,落实场地、人员、物资等保障,加强对各市(县)区人大同类型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各级各项活动衔接顺畅、井然有序。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层层深入推进。将“人大开放月”活动作为无锡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城市、持续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和人大负责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做到深入一线、示范在前。无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开放月”活动,走进人大代表“家站点”,以代表身份参加“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面对面听取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现场回应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在市人大代表之家为88名市管干部进修班学员讲授“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课程;常委会其他领导分别参加“走进人大主任接待日”等各项活动。各市(县)区及时跟进,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主要负责人以人大代表身份,带头回选区联系群众,直面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滨湖区人大还邀请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法官、检察官、律师一起走进代表“家站点”接待群众,把代表履职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提升了服务居民群众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丰富载体形式,汇聚民意民智。充分依托无锡市人大八大类民主实践阵地,包括23家基层立法联系点、1408个代表“家站点”等,发挥各地代表专业优势,积极谋划内容新颖、务求实效的活动形式。围绕制定锡剧保护传承条例、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组织了两场“走进人大立法联系点”活动,广邀人大代表、行业从业人员、职能部门、市民群众畅谈交流,收集相关立法建议53条。聚焦“优化金融环境、服务实体经济”,举办“走进人大代表议事厅”活动,邀请人大代表、企业家、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一起“入厅议事”,刨根问底、答疑解惑。创新邀请“四方代表”协同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组织项目监督员、受惠群众、相关领域从业者及部分人大代表一起“走进人大视察调研”活动,边看、边听、边问、边议,切实推动“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开放月”期间,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有效收集到176条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和民生关切焦点的真知灼见,通过人大监督意见和调研报告、交办问题清单、专题反馈部门等途径全部进入办理流程,推动转化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各市(县)区、镇(街道)人大共征集到意见建议2800余条,均落实闭环办理,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全面系统参与,增进制度认同。本次活动以“走进人大、了解人大、参与人大”为目标导向,设计了多层次、多领域、沉浸式的开放体验。分三批次邀请市管干部进修班学员、市民群众代表、大中学生代表走进人大制度无锡历程展,通过参观“辉煌历程 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无锡的实践历程展”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直观了解无锡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架构、议事程序、发展历程和主要职能,并安排人大代表为大中学生讲授人大知识校外“思政课”。邀请媒体工作者、网络大V、社区工作者、新市民等“走进人大常委会会议”,“零距离”感受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听取审议专项报告、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开展联组询问、进行人事任免和宪法宣誓等过程。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学生午休舒心躺睡等市民群众关注的代表建议,首次邀请代表和群众、媒体记者一起“走进议案建议督办”活动,现场察看建议办理工作成效,与承办单位面对面围坐议事。通过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参加活动的市民群众反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增进了制度认同。
五是加强宣传展示,营造浓厚氛围。活动过程中,通过主流媒体烘托引领、新媒体精准触达、网络大V平台推介,构建起全媒体宣传矩阵,有效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中国人大网、《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等各级平台刊发有关报道30余篇,《新华日报》、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人民与权力》杂志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及时宣传《“开放”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无锡迸发活力》、《棚下议事会:一场汇聚民生关切的民主实践》等“无锡人大开放月”特色活动,无锡日报专门推出专版进行详细报道,各市(县)区和镇(街道)人大同步推送宣传报道近250篇,全方位展示了人大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民代言的履职风采,进一步强化了人大机关、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优势,树立了人大开放、务实、亲民的良好形象。通过讲好人大故事、民主故事、法治故事,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了解人大制度、参与人大工作的热情,切实提升了市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二、有待完善
“人大开放月”活动得到了各方积极评价和热烈反响,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在扩大群众参与、促进履职公开、提升活动实效、回应民生关切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群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提升。市民群众对人大履职行权的方式、具体工作流程特别是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常态化、机制化的深度参与渠道仍需进一步畅通。目前民意征集通常以研讨、座谈的形式开展,在征集形式、范围上还需创新拓展;对征集意见的吸收、转化和反馈做得还不够到位;围绕民生实事项目“第一公里”的代表作用发挥和“最后一公里”的总结评议比较成熟,但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全过程、全链条扩大公众参与,其方式举措还需探索深化。
二是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可及性仍需加强。“开放月”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推进人大履职公开透明,让更多社会群体现场了解、真切感受人大为民履职,在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尽责担当。部分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参与者反映,对人大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汇报、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等信息事前了解不够,知识准备不足,仅靠活动期间听到、看到的信息和资料,难以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另外,公开形式仍显程式化,缺少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理解和监督的呈现方式,导致列席代表发言主动性不高,一定程度存在发言较少的现象。
三是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有待增强。部分代表“家站点”利用率、活跃度还不高,存在着“冷热不均”现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持续吸引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和代表履职“主阵地”的作用,代表工作“两个联系”方面还存在短板。各板块在组织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丰富民主实践、吸纳汇聚民意、载体功能建设等方面不够平衡,存在着代表履职积极性和履职能力的差异,比如有的代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无法产生共鸣、形成建议的针对性不够强,有的代表对自身行业领域以外的工作参与感不强、知识更新相对滞后等。此外,对活动中群众所提意见建议缺少相应的分类、梳理、评估、落实、反馈等机制,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转化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并强化跟踪督办和结果反馈,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四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针对性有待提升。部分参与者希望人大工作能更加紧密联系社会民生,充分发挥代表“家站点”、社会发展观察点的作用,常态化地邀请群众参与,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等老百姓普遍关切的领域,特别是当前“一老一小”等相对突出的问题,以及上述领域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具体矛盾,让群众能够通过人大代表面对面与政府办事部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有群众反映,实践阵地相对较远、联系渠道不够畅通、有关议题信息不对称等,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定期向群众征集民情民意制度。针对代表履职情况了解不够、无从监督的问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代表工作宣传,让更多百姓知道代表就在身边,找到代表能办成事,以此提升“开放月”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
三、相关启示
本次“无锡人大开放月”活动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为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推动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优化参与机制,架好听民意汇民智“连心桥”。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立法论证听证、重点议题监督、决议决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过程中,制度化、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市民群众参与,使常委会各项工作建立在广泛民意基础之上。建立涵盖不同行业、领域、年龄层的“市民代表信息库”,在组织列席旁听会议、座谈交流、参加调研等活动时,确保全流程公开透明,会前做好人大履职及相关法规知识辅导,更有针对性地邀请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以及青少年等代表性相对不足的群体参与。探索运用短视频、“一图读懂”等新媒体新形式传播手段,对重要的法规草案、专项报告、监督意见等及时进行权威解读,善于用群众语言讲清楚专业内容,切实优化互动体验,便利群众开展监督。
二是提升履职质效,办好人民群众“关键小事”。将“开放月”期间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先纳入人大监督议题和立法监督调研计划,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建立起高效的分析、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努力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增强活动实效。要更多关注“民生小切口、惠民微实事”,把人大履职活动延伸到街巷里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拓展活动覆盖面,广泛听取民意,让百姓感受到“说了管用”。要鼓励支持基层人大探索创新,引导市(县)区、镇(街道)、开发区人大因地制宜开展贴近代表、贴近群众的“村落口”、“庭院中”、“桃树下”、“板凳间”、“面对面”议事等充满烟火气的履职活动,推动人大工作紧贴民心民意、破解民生难题。
三是发挥代表作用,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广泛联系服务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力军作用,动态完善五级人大代表进入“家站点”的“网格化”管理,根据驻站代表职业身份特点等,策划引导每月“132、找代表”活动主题,探索推行“网上接待日”、代表履职积分制等,提高每月见面活动实效,让群众对“代表就在身边”的感受更加明显。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要求,督促代表每年度制定个人履职计划、规范闭会期间履职活动,组织代表回原选区报告履职情况,促进履职公开,引导代表自觉接受评议、评价、监督,推动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固化“开放月”活动成果。在今年活动成功开展基础上,及时将“开放月”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探索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开放机制,明确开放主体、内容、形式、频次和保障机制,推动“开放理念”融入人大日常履职。要严格落实人大民意征集机关制度,对民主实践过程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设立专门渠道收集整理,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明确吸收或交办责任,限期落实处理并以适当形式反馈相关主体,形成民主实践活动“参与—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要用好人大融媒体联盟的优势,争取各方支持,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对各级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成果和人大代表为民履职事迹的宣传报道,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巩固拓展本次活动成效,把“开放月”活动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健全“两个联系”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履职公开内容形式,努力提升人大工作透明度、公信力和影响力,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