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创新监督机制 提升履职效能
一次次田间地头的走访调研、一场场直面问题的工作询问、一张张量化质效的测评表格……酒泉市瓜州县人大监督正悄然实现从“程序性行权”到“实效性赋能”的深刻转变。
新法筑基 监督实践锚定法治坐标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的决定。瓜州县人大常委会以新修改的监督法为遵循,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立足县域实际,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监督切入点。
紧盯财政经济安全,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2023年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等报告,开展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运营情况调研,深化经济运行监督,保障县域经济平稳运行。
聚焦民生福祉,深入开展老年助餐服务、高中扩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医保医疗领域相关工作等专题调研,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以法治力量推动解决群众在养老、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助力乡村振兴,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农房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情况专项调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精准破解乡村振兴中的堵点难点,提升农房改造资金使用效益,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守护生态安全,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水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跟踪监督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任务落实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视察,保障全县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着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回应群众期盼,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项目和代表意见建议的督办工作,严格落实“领衔督办+对口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机制,通过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办理情况专项报告、主任会议专题研究督办情况,构建全链条式监督机制。对办理进度缓慢、办理质量不高的民生实事项目及意见建议,及时向县政府发送督办函,动真碰硬、一抓到底,以监督硬招实招推动办理质效全面提升。
民意驱动 监督触角直抵治理末梢
瓜州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作为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代表履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制定《瓜州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完善代表履职档案,让代表履职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结合“三千行动”(进千家门、献千条策、解千个难),精心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联系走访选民活动。代表们始终坚持深入一线、进村入户,既当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更做民声“收集员”。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常态化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与人大监督议题深度融合,推动监督更加贴近群众关切。
针对群众反映的仙女献瓜亭、南公园广场舞噪音扰民等问题,人大代表采取“定点巡查+流动劝导”模式,在早晚高峰时段开展专项整治。为保障民生工程高质量落地,代表们通过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工程进度,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当群众反映部分农田蓄水池存在防护缺失的重大安全隐患时,代表们第一时间核查、督办,推动相关部门加装防护网、增设醒目警示标识,并通过定期回访确保整改到位,牢牢守护了群众“脚下的安全”。
在瓜州河东镇双泉村的柳树下,十几张小板凳围成圆圈,村民老李拍着膝盖叹息:“集镇南环路排水沟堵了三年,下雨就成河。”其他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起心头事。县人大代表张志荣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能当场回应的立即解答,需要协调解决的详细标注。瓜州县河东镇创新推出的“板凳会”,就这样把议事场搬到了村民家门口,让村民们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成热忱的“参与者”,把曾经心头的“堵点”聊成了共识,发展路上的“难题”也在群策群力中议出了解决方案。
硬核监督 工作询问明晰履职方向
“当前,文旅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在此背景下,合作社作为整合乡村文旅资源、联结农民利益的关键载体,其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文旅局长,您将采取哪些措施,深化我县文旅产业与合作社融合,切实提升农民收入?”瓜州县人大代表李彦广发起提问。
“我认为可以结合瓜州县‘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与文旅资源禀赋,从文旅资源资本化运营、数字技术赋能精准营销、农业产业链文旅化延伸三个方面推动合作社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针对瓜州洮砚制作技艺、皮影戏等非遗资源,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面对人大代表的提问,县文旅局局长张利辉回答道。
工作询问是瓜州县人大常委会在常委会会议期间设置的重要环节。“开展工作询问,就是要推动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回应关切,让询问环节见真章、出实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鲁玉梅说。
工作询问设置在听取履职报告后,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向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询问。这种“即审即问”的模式便于常委会委员、代表们聚焦专项领域,结合日常履职、联系群众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发问,避免形式化弊端。
工作询问结束后,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接受询问的县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当场公布结果。
“过去对政府部门负责人任后监督常感‘隔靴搔痒’,如今听取履职报告后能当面提问,相关负责人答得如何,承诺是否实在,大家一目了然。”人大代表们为这一做法点赞。
满意度测评不是询问的“终点”,而是整改的“起点”。为确保监督实效,县人大常委会还将对询问问题逐项登记,由相关工委持续跟踪督办,确保问题真解决,人民群众真满意。
随着“询问—答复—测评—整改”闭环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人大监督正向实质性监督不断深化,让群众的烦心事、关切事、期盼事在阳光下得到切实解决。
当南环路淤塞多年的排水沟响起的流水声取代了村民叹息声,当农田蓄水池周边竖起密实的防护网,当文旅局长的现场答复变为推动合作社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行动……瓜州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之力正在化作百姓生活的温度和县域发展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