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表法为引领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新修改的代表法是新时代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法律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将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如何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这一核心命题,推动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引领常态化
筑牢履职思想根基
新修改的代表法突出对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标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政治航向。昌吉州人大常委会锚定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引导代表坚定政治立场,夯实代表履职的思想政治根基。
注重思想引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党组带头学、常委会集中学、代表履职学、干部经常学的“四学”机制,连续7年召开加强人大系统党的建设座谈会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分层级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育引导代表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代表履职把握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
注重能力提升。围绕提高代表的政治站位、理论素养、法治思维、专业能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展系统化、精准化、专业化学习培训。建立党校办班、集中培训、送培训下基层、开办视频讲座、赴援疆省份培训、组建人大理论宣讲队伍“六位一体”培训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和师资力量,组建由州、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工委主任、党校讲师和部分人大代表组成的8支108人的人大理论宣讲队伍,坚持自己研学、自己备课、自己宣讲,不间断为代表“补钙”“加油”。
注重制度保障。完善适应新时代代表工作特点和需要的组织管理、议事决策、履职活动等制度,构建职责清晰、程序规范、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代表履职保障机制。出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十大行动”两个综合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代表履职承诺监督评价、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接待选民、集中和专题视察、参与立法等36项专项制度机制,推动代表从“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转变。
坚持载体建设立体化
打造履职多维空间
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对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创新民主实践,激发代表履职动能。
强化阵地赋能。将全州477个代表“家站”从布局、建设、管理、制度、活动、考核六个方面进行迭代升级,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坚持试点先行、串点成线,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25个、实践点79个。依托代表“家站”,建成1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70个立法信息联络站,将每件法规草案印发到代表“家站”进行研读讨论,征求意见建议。设立两个人大财经预算工作联系点,拓展代表参与预算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数字赋能。推行“实体+网上+掌上”模式,玛纳斯县“玛上办”、呼图壁县“呼必应”、昌吉市“吉速办”等七个县(市)信息平台全部开通,代表履职更便捷、收集民意更及时、服务群众更有效。强化代表“家站”收集处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核心功能,实行代表二维码公开制度,群众在代表“家站”扫码直接向代表提意见建议,实现以“码”知民情、以“议”通民意、以“督”解民忧、以“决”惠民生,以代表“家站”小阵地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大作为。
强化融合建设。推动代表“家站”、立法联系点与党建平台、社区服务中心融合建设、综合使用、形成合力。按照“党建+代表之家”“代表之家+产业帮扶、居民服务、法律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等模式,依托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建立法、财经、农业、环保、医疗、社建6个特色专业小组,54名人大代表参与其中,把代表的特长优势与群众的多样需求精准对接。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与网格工作者、村(社区)干部部分交叉优势,构建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村(居)民代表为主体,职能部门参与的多元主体议事架构,形成了“代表有约”“近邻奶茶会”“毡房议事会”“盖碗茶调解室”等协商议事品牌。
坚持活动内容多样化
丰富履职昌吉实践
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要完善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形式。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代表履职的法定性要求,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持续开展丰富代表履职的实践活动,打造代表履职的昌吉品牌。
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上见成效。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区党委、州党委部署要求,引领代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当表率。每年确定一项内容,持续打造“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品牌,相继开展“百年辉煌感党恩、万名代表进万家”“贯彻党的二十大、万名代表进万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常态化履职活动上见成效。持续开展“七带头”“十个一”活动,即:带头讲政治守规矩、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宣传宣讲、带头学法尊法守法、带头扶弱帮困解困、带头树立文明新风,每月接待一次选民、走访一次选区,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视察,每半年开展一次代表议政活动、参加一次培训,每年听取一次政情通报、提出一件代表建议、开展一次扶弱帮困、一次履职交流、一次述职评议。
在创新品牌活动上见成效。全面推行县、乡两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项目征集、跟踪督办等环节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开展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活动,推动政府部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形成政府效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增强、民主参与深化的良好局面。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在昌吉市、阜康市街道广泛开展人大代表议政活动,拓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路径。创新实施人大代表“微实事”项目,借助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针对代表在闭会期间收集的群众关注度高、需求迫切、受益面广、贴近生活、资金量小的小事、急事、难事,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方式,设立“微实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实现动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