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打造“百案评查”品牌 破解司法实践难题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多亏了保靖检察院,解决了我们讨薪难的大问题!”近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某酒店员工代表专程来到该县检察院,送上写有“检护民生讨工薪、司法为民办实事”的锦旗。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开展“百案评查”司法类案专项监督工作、推动民生实事解决的一幕。

如何让人大监督真正长出“牙齿”并取得实效?近年来,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领域,组织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自治州人民检察院、自治州公安局开展“百案评查”类案监督专项活动,聚焦民间借贷纠纷和劳动合同纠纷两大民生重点领域,深度评查、精准监督、狠抓问题整改落实。研究破解司法难题的“药方”,有效破解司法实践难题。


对民生重点领域案件“全面体检”

“从民间借贷到劳动合同纠纷,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百案评查’类案监督专项活动,评查面广、选题精准、整改扎实,彻底打破了传统监督模式,通过人大主导、法检协同、多方参与的评查机制,对全州法院系统办理的民生重点领域案件进行‘全面体检’,效果很好。”湘西自治州人大监察和司法委负责人说道。

从评查数据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百案评查”类案监督工作总数量高达10259件。2023年至2024年,评查民间借贷纠纷诉讼及执行卷宗8168件,其中审判卷6217件,执行卷1951件。2025年,评查劳动合同纠纷审判执行卷宗2091件,其中审判卷1518件,执行卷573件。评查覆盖全州两级法院近五年间审执结的重点民生案件,不仅实现了对民间借贷、劳动合同纠纷等高发类型案件的“全面体检”,更深入揭示了类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司法薄弱环节。通过对万件案卷的系统梳理,人大监督以问题为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实现了从个案纠错到类案规范的跨越,为后续精准提出监督意见、促进司法公正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和事实支撑。

在评查民间借贷纠纷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25年,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精准把握监督重点,乘势部署开展劳动合同纠纷“百案评查”专项活动。此次活动立足民生关切,制定了详实方案,明确了评查范围、方式与内容,并成立由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晓东任组长的评查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州检察机关抽调8名民事检察业务骨干组成专业评查组,为精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组织保障。评查结果显示,相较于民间借贷评查,本次劳动合同纠纷案卷中发现的问题数量明显减少,类案质量实现整体提升。对于此次仍重复出现的部分问题,检察机关通过持续跟踪监督,推动相关问题得到系统整改,使人大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防止“评而不改”“纠而复生”?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问题整改,三次针对评查出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进行监督。在民间借贷和劳动合同纠纷两大类案中共发现问题案件3339件,累计查出各类问题3934个,督促检察机关依法提出监督意见千余件,绝大多数获法院采纳并整改,司法质效与公信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评查中,共发现问题案件1731件,包括虚假诉讼线索275件、审判程序违法1049件、执行程序违法407件,识别出疑似职业放贷人12名。发现问题总数2035个,集中体现为程序疏漏、文书瑕疵及证据缺陷。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6件,法院全部采纳,另就审判和执行违法问题发出检察建议611件,均获采纳整改。在劳动合同纠纷案件评查中,发现问题案件1608件,含审判程序问题1190件、执行程序问题335件、虚假诉讼线索83件,问题总数1899个。检察机关分类处置,对虚假诉讼线索调查51件、查实11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件、提请抗诉1件;审判程序违法和监督执行违法案件共发出检察建议135件,目前已获法院采纳88件,整改持续推进中。


州县两级联动同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百案评查”采取州县(市)两级联动方式开展,旨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专业优势,从程序、实体、法律文书、效果等多个维度对案卷进行细致评查。目前,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多次深入保靖、古丈、永顺等县调研,面对面指导县(市)开展评查工作,两级联动成效斐然。

从州级层面看,重点抓好四个机制:纵向一体化履职机制——成立民事检察一体化办案中心,统一指挥重大系列案件查办;内部融合履职机制——加强民事、刑事、检察侦查等部门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内外协作机制——联合法院、公安、公积金中心等单位建立线索移送、联合防范制度;大数据赋能机制——推广运用法律监督模型,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识别难”问题。古丈县人民检察院研发的公积金领域虚假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已被全国模型平台收录推广。

在今年年初的湖南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百案评查”类案监督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


实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效果

评查是否出成效,关键在于发现问题是否有效整改,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实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效果。

针对评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制度漏洞,多部门协同建章立制,形成了线索移送、联合查办、结果反馈与联合防范的全链条机制。自治州人民法院围绕虚假诉讼等高发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建立长效防范和评查机制,并定期组织“回头看”。此外,为巩固“百案评查”成果,自治州人民法院还联合自治州司法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防范工作的暂行规定》,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虚假诉讼,全面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

据了解,司法机关坚决依法查处评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评查中,依法移送法官职务犯罪线索,1人因徇私枉法被判处有罪;1名执行法官被立案侦查;移送非法集资犯罪线索1条;最终12人被依法判决,追回经济损失370余万元。这些举措有力打击了司法领域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捍卫了社会公平正义。

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的“百案评查”专项监督工作,有效破解了民事检察监督“线索发现难、监督办案难、取得实效难”三道难关,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作者:毛远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