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好下放的地方立法权之安徽安庆篇——十年求索立良法 笃定前行促善治
“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安徽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美誉。自2015年5月获地方立法权以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定16部地方性法规、修改3部地方性法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国之大者
立山水人文守护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长江江豚是极度濒危物种“水中大熊猫”,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从召开立法座谈会,到深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汲取民智;从借助20名专家学者“外脑”,到线上线下征求人民群众意见;从举行立法听证会、民主协商会,到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审议……爱护江豚的热忱,汇聚成立法的智慧源泉。历时两年精雕细琢,经三次审议,《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于2021年1月1日施行。目前,长江安庆段江豚种群数量上升到近300头,成为看江豚、赏江景的网红打卡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叮嘱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安庆,坐拥800万亩林地,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大市”,森林资源关系着200万林农的生计。曾几何时,山区群众守着绿水青山却难觅“金山银山”,还常受森林火灾困扰。2018年,安庆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试点,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群众热切期盼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创制性制定《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化为切实可行的条文,极大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绿水青山真正“生金淌银”,2024年全市林业产值682亿元。
黄梅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安庆最为靓丽的城市名片。人才断层、经典流失、剧场不足、市场萎缩等问题曾困扰黄梅戏传承发展。为守护这缕乡音,焕发时代光彩,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启动地方戏曲立法,黄梅戏票友、戏迷、戏曲院校、演出剧团热情高涨,围绕保护对象、政府职责、资源普查、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重点倾情建言。2022年6月1日,《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实施。条例实施后,黄梅戏唱响时代新声,创排《不朽的骄杨》 《延年和乔年》等 20 余部大戏,开展“四季有戏”展演工程,今年百姓大舞台展演近 4800 场、惠及群众 1100 万人次。
聚焦市之要事
立改革发展护航法
“政府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回安庆,对了!”站在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轰鸣的生产线旁,总经理陈金涛望着眼前忙碌的景象,由衷地感叹。时间拨回2023年,那时的他正为项目进展、要素保障而眉头紧锁时,恰逢《安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这部条例,为威灵这样的市场主体撑起了一把坚实的“法治伞”。陈金涛等众多企业家,亲身感受“满宜办”营商品牌,高效便捷不再是奢望。
这部条例凝聚着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为摸清痛点、精准施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历时数月,足迹遍布全市57家企业,对621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问卷调查,针对5大类52个问题提出36项措施,捕捉企业最真实的痛点与期盼。在安徽省率先出台实施的《安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了覆盖市场、产业、政务、法治环境的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市场准入更便利、要素保障更精准、政务服务更高效。条例还创设一系列具有安庆辨识度的品牌,确定每年5月27日为“安庆优化营商环境日”。
盛夏的菱湖公园,碧波荡漾,荷叶田田。晨曦中,沿着亲水步道漫步的李大爷感慨道:“以前的风景区有些地方乱糟糟的,现在规矩管住了,环境更清新!”李大爷所说的规矩,正是《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同志介绍:“条例针对治污、垂钓、摊点等治理难题逐条细化,守护好这片‘城市绿心’。”如今,8.7平方公里的“六湖一河”滨江生态廊道,已成为市民休憩的乐园,印证着立法的温度与效力。
安庆是沿江重要的化工基地。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安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启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立法。起草组深入化工园区,结合安庆实际,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地方立法,将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性规定转化为法规条文,对法律法规空白进行补充完善,出台全国设区的市中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安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庆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同志深有感触:“条例从规划建设、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法律责任四个层面,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全面规制,企业责任更清晰,我们在执法时腰杆更硬了,城市安全筑得更牢。”
聚焦民之关切
立民生福祉保障法
“以前小区物业问题真让人头疼,投诉无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遥不可及。”迎江区退休教师王阿姨谈起变化,打开了话匣子。让她和邻居们乐呵起来的,正是《安庆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
“为立好这部法,我们扎得很深。”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负责同志说。立法调研组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广场、居民楼栋,成了业主们“倒苦水”“献良策”的贴心听众,线上线下征询近300条“金点子”。王阿姨曾和几位热心邻居一起,通过立法联系点提交了透明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范业委会行为的建议。“没想到,我们提的好几条意见,在条例里看到了!”王阿姨的喜悦溢于言表。针对突出问题,条例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明确部门职责边界,细化业主委员会运行规则,规范物业服务内容,千家万户的烦恼有了法治良方。
如何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来引领保障。办证能不能再“瘦身”?“民宿+”怎么玩出新花样?专业人才哪里找?品牌如何叫得响?环境怎么护得好?承载着乡亲们的热切期盼,《安庆市乡村民宿促进条例》破茧而出,将这些带着露珠、沾着泥土芬芳的建议,融入条例字里行间。从事乡村民宿的村民吐露真情:“条例唤醒了沉睡农房,扮靓了房前屋后,让我端上了香饽饽的‘生态饭碗’。”
令人振奋的是,“国字号”引领、省市级跟进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加速构建,成为立法的源头活水。“国字号”宿松县基层立法联系点领办《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询任务,提出的融资贷款、涉企检查等5条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开展养犬管理、文明行为促进、无废城市建设立法问卷调查,线上线下3000余人踊跃参与,征询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采纳180余条,让地方性法规回应了群众期盼。一位社区工作者坦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提的建议管用,大家自然更愿意遵守和维护法规。”
站在新起点,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将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上勇于创新实践,在服务改革发展中积极作为,在创制性立法上敢为人先,书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安庆新篇章!(作者:陈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