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实践站” 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专访安徽省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梅生
2025年9月9日上午,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内,15名市、县、镇人大代表与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围绕望江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上,代表们共提出意见建议20条,其中15条意见建议转交。这场热烈的讨论,正是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让民意融入发展规划、让民主贯穿决策全过程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梅生介绍,近年来,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遵循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印发的《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的指导意见》,在开展代表工作中,将基层实践站打造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紧扣“建、管、用”三大核心环节,持续强化工作举措,推动代表在实践站发挥主体作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科学谋划 打造代表履职主阵地
“我们围绕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一站二制三平台一系统’等七项重点任务,坚持从细节入手、向实处发力,深化拓展基层实践站的实践形式。”吴梅生说,望江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应进全进、能融尽融、互融互促”的思路,精心规划“1+13+N”建设体系:规范建设1个县级中心实践站,夯实民主实践根基;在13个乡镇(街道)布局基层实践站,延伸民主服务触角;拓展N个村(居)实践点,扎根基层末梢,全力实现站点联系群众、民主协商、汇集民智、基层治理和宣传教育“五大功能”,推动人大工作向基层、向群众、向实处延伸。
“比如,我们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推动‘一乡镇人大一品牌’活动,鸦滩镇人大开展‘香茗议事汇·民主聚鸦滩’活动,人大代表聚焦镇村民生实事、矛盾纠纷、发展建议等方面,通过‘群众提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闭环流程,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村内80%以上的小矛盾、小诉求在议事会上得到当场回应,有效减少‘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现象。杨湾镇人大开展‘人大代表夜访促振兴’活动,人大代表依托基层实践站走访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政策知识,和村民拉家常、话村事、议村务,让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吴梅生介绍。
在实践站建设过程中,望江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融合资源、机制、工作“三个融合”提升建设质效。吴梅生举例说,雷池镇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立法联系点等资源,通过创新“站点 +监督”“站点 +接待”“代表·局长面对面”等特色活动,开展民主协商、立法意见征集、法律法规讲座20余场次,真正让民主实践实现“全天候”“零距离”;杨湾镇人大在实践站组织辖区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了“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主题活动,共收集涉及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平安望江等领域意见建议22条。
发挥作用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充分发挥其推动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吴梅生说。
望江县太慈镇慈湖村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为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吴梅生讲述道,文殊河是慈湖村的母亲河。曾经的文殊河淤积严重,河道沿线杂草丛生,对文殊河进行综合治理一直是村民们的迫切愿望。该镇人大代表檀红燕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提出“关于治理太慈文殊河的建议”,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慈湖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成后,檀红燕依托实践站,进一步征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督促相关设计及施工单位优化文殊河综合治理设计方案12处。今年4月,投资2200万元的文殊河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开工,将打造集农业灌溉、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殊河生态景观带,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
发挥民意表达平台作用,实践站成为民情民意的重要汇集地,有效延伸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吴梅生介绍,2025年年初,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走访实践点,收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意见40余条,其中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农村养老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等6条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鸦滩镇人大在实践站与辖区群众代表座谈,收集该镇茗南村受到村域地形差异及原有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每到用水高峰时段,该村地势较高区域及管网末端的村民家中便频繁出现水压不足问题,涉及150余户村民,给群众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不便。收到村民反馈及人大代表建议后,该镇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何应红推动相关单位会商解决方案,督促责任单位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村内开展实地踏勘、论证,最终精准敲定增压站建设方案,明确在村内供水主管道关键节点新建增压站,从根源上提升供水压力与稳定性。工程实施过程中,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积极推动,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与监督助推作用,用实际行动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吴梅生说,发挥实践站基层治理平台作用,以民主协商参与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开展“主任接待日”代表局长面对面”等活动,促进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漳湖镇回民村在创建精品示范村时,依托实践点多次召开会议,推选村民理事会,发动代表和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政策宣传,充分发挥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站民主平台作用。据统计,该村通过民主议事、统一群众思想,赢得群众广泛支持,精品村创建工作期间共清理主次干道及沿线绿化达3.1千米,沟渠清理达1千米,池塘清理11口,村庄公共区域的人居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县人大代表、检察院检察长陈琳主动深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通报工作和收集社情民意。据了解,陈琳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成功化解了汪某某纠纷案——该案是立案监督和信访事项并存的复杂案件,陈琳深入了解控告事项的实际情况,主动拿出解决思路,协调相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实现定分止争“最优解”。
数字赋能 提升代表履职实效
吴梅生说,为提升实践站运行质效,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加速推进人大数字化建设,加强“智慧人大”平台建设,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推行代表履职“二维码”,创新“站点 +”模式,打造特色为民履职模式,实现代表从单一线下监督到“线下+线上”多元监督的转变,让群众意见“码上”提、“码上”交、“码上”办,实现代表履职闭环管理。
望江县人大数字化建设赋能代表履职,拓展代表履职空间,群众可通过扫码便捷联系代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汇聚民情民意大数据;推动代表履职登记评价,形成履职数据档案。
“为高效回应民生关切,深化代表履职实效,我县代表履职码数字化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吴梅生表示,目前,望江县人大代表履职码已实现全县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实践站(点)100%覆盖,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码同步下沉至辖区内所有村级代表活动室,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服务网络,推动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向基层一线延伸,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吴梅生介绍,代表履职码的推行,让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更加高效。县人大常委会依托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助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民生小事。如吉水街道,人大代表通过“履职二维码”,推动废弃太阳能清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代表履职码’搭建起高效民意收集平台,群众可实时反映诉求。”吴梅生说,据统计,2025年以来,累计处理建议35件,满意度达94.3%;代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68起,化解率达97.05%。
“在实际工作中,实践站与立法联系点融合增效,普法活动常态化开展,此外,望江县还通过‘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备案审查征求意见等,充分发挥实践站(点)作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新修改的代表法为指引,进一步巩固、提升实践站的‘建、管、用’质量水平,切实以实践站运行的新效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吴梅生说。(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艳龙 通讯员 任育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