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 | 凝聚政企同心力 共绘营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能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铜仁市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与经验?还存在哪些短板?

6月17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桑维亮率执法检查组赴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江口县产业园区、生产车间和政务服务一线,检查《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执法检查组紧扣《条例》核心条款,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通过实地走访、深度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精准“把脉”铜仁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为后续推动问题解决摸清底数、找准症结。


细微处查堵点 倾听企业“真声音”

走进铜仁市政务服务中心,“贵人服务·一视铜仁”的标语清晰醒目。窗口分工明确,指示有序。大厅右侧的“贵人智办”AI助手尤为引人注目。执法检查组详细询问了AI助手的应用场景、覆盖事项和后台响应机制,肯定了这种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以前办事总要四处打听,现在只需对AI说出需求,它精准提供申请资料、办理渠道、时限和咨询方式,效率大大提升了!”办事群众陈女士的话语印证了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基石,而企业的真实体验则是检验《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效的“金标准”。

执法检查组深入企业走访时,认真倾听企业心声:“用地审批环节的‘中梗阻’依然突出,部门间协调周期长,影响生产进度”“高端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落地慢、留才难问题突出”“个别环节仍需重复提交证明,窗口间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检查组认真记录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并不时追问细节,力求带回最真实迫切的诉求。

“企业的声音是我们校准监督方向最重要的坐标。”一位执法检查组成员深有感触,“铜仁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需正视和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执法检查绝非走过场,而是带着《条例》的标尺和企业的期盼而来,生动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在基层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高度关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交流,精准诊断铜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与挑战,为后续推动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改革“组合拳”  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执法检查的“放大镜”,铜仁市也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2024年,全年新引进产业项目305个,总投资315.51亿元,到位资金250.93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200亿元的125.46%,同比增长26.51%。在省对市州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涉及营商工作的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政务服务刷新“铜仁速度”。 通过集成化、智能化改革,实现企业上市“零跑腿”、群众办事“一窗通办”。创新推出“企业之家”全周期服务、AI智能“秒响应”、企业变更“一件事”省级试点、“云勘验”系统等,推动审批服务向“网上办”升级,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政策兑现“直达快享”暖企惠企。铜仁市创新建设市、区联动的“企业之家”,实行成员单位轮值制度。从帮助企业办好小问题入手,市12345热线强化部门联动,高效响应企业诉求,解决“急难愁盼”,搭建政企高效沟通桥梁。同时创新监督与共建机制,从商协会、企业遴选10名市级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官),对政府部门服务进行全流程体验监督。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培训班,邀请企业家监督员与业务骨干面对面交流,深化政企共建。

执法透明与法治护航。铜仁市创新推行季度公示执法情况,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信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475条并推送至信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围绕《条例》,梳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文件390件,废止38件,修改18件,加强普法宣传并开展“法治体检”,累计服务企业962家,梳理纠纷525条,助力企业获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命名,为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立行立改促长效 政企同心绘蓝图

执法检查既是监督,更是推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诉求,铜仁市政府积极回应,作出整改承诺,展现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下一步,铜仁市将聚焦突出问题整治,强力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逐利罚款,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着力解决拖欠账款、承诺不兑现、执法不规范、融资难等问题,完善投诉处理等机制,持续擦亮“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

同时,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主动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强化交通、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热情高效公平公正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用好“企业之家”等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探索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建好政企“连心桥”,并加强专业培训,让企业家在铜仁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人大监督检查和政府的积极作为,也给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心剂”。“近年来,铜仁的营商环境逐渐向好,思南县不仅把红薯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来发展,还成立了红薯专班,专门为企业服务,政策倾斜力度大,我们企业发展的底气、动力也更足。”省人大代表、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的感受,代表着铜仁企业家的信心和决心。

执法检查组强调: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持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生根,在法治轨道上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要提升涉企服务质效,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依法维护好企业的权益。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守牢质量生命线,勇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人大监督与政府行动的合力下,一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蓝图正在黔东大地徐徐展开。(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甘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