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 | 为代表搭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完善闭会期间活动内容形式,为代表参政议政搭建平台;突出联系带动,通过定期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积极探索代表履职平台,引领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纷纷为代表搭建履职平台,不断推动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


搭建参政议政平台

省人大代表戚玉峰提出推动贵州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贵阳市人大代表赵子铱提出“关于优化甲秀南路(北)公交站牌设置的建议”,推动公交公司在原站牌旁增设新站牌,将背面信息正面展示,解决了市民“被迫”跨入花坛查看信息的问题,赢得市民好评;云岩区人大代表杜鹃提出关于开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议,推动区内多所学校引入特色课程,惠及学生万余名……

人大代表既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也是推动发展的“生力军”。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形式,为代表参政议政搭建平台。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像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这样,积极为代表搭建参政议政平台的还有很多。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紧盯重点领域推进良法立法,目前正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养老服务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坚持将代表参与贯穿于立法各环节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征集代表和群众建议700余条,吸收采纳80余条,努力确保每部法规都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优势,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立法工作机制。围绕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等5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征集并上报修订意见建议133条,引导代表为制定良法建言献策,为国家立法贡献了毕节的智慧和力量。


搭建民意吸纳平台

“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室)900余个,其中法律咨询、快递运输、都匀毛尖茶产业等行业型、专业型、主题型代表联络站(室)110余个;今年以来,全州各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52248人次,收集社情民意4563条,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2316个……”

谈及搭建平台取得的成效,黔南州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感慨:“小阵地”正在释放“大能量”。

这只是全省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民意吸纳平台,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代表履职的“第一抓手”,建成市、区、乡、村四级代表履职平台535个,实现乡镇(街道)、村(居)全覆盖。组织全市59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员进站履职,累计达22400余人次;联系走访群众5.4万余人次,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7500余件。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管好用好183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628个村(居)联络室及86个“一站一品”特色站,组织5200余名代表进站履职,累计接待群众1709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163起,办结实事1906件,有效助力生态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参与基层治理,引领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依托217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和530个村(社区)代表联络室,组织全州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接访群众活动30440人次。


搭建素质提升平台

前不久,安顺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在深圳开班,50多名来自各县的市人大代表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不仅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新修改的代表法、监督法等内容的专题辅导,还有现场教学及微型党课。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加省、市人大举办的培训16期,累计培训190人次;同时,依托各乡镇人大以会代训等方式,共培训代表6315人次,有效提升了代表的履职能力。

像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一样,为代表搭建素质提升平台的各市(州)人大常委会比比皆是。

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精心设计年度代表培训计划,充分用好全国人大、贵州网络学院等线上平台,用好省人大代表培训、各类高校、党校等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模式,每年组织代表培训2000余人次。

“为什么要求人大代表按时出席本级人大会议?人大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主席团有关活动有哪些?……”只要打开“代表云课堂”,这些问题就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黔南州人大常委会突出人大特色,举办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履职培训班,并开设“代表云课堂”,“人大‘码’上学”等线上线下多种平台,多层次多渠道为人大代表履职充电赋能,并为人大代表订阅《中国人大》等报刊杂志。(来源:贵州日报记者 任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