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立体式”监督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筑牢未来之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7月31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展专题询问。


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两法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举行联组会议就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关注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

在7月29日至8月1日举行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就同一领域、围绕同一主题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的法定监督方式,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监督。

集中各项资源、叠加所有监督手段,这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只为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确保未成年人保护的每一项制度安排在贵州都能落地生根,确保为贵州少年儿童撑起一片更坚实温暖的法治晴空,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筑牢未来之基。


全面体检——检出涉未工作成效与问题

时间回溯到2021年。

那一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国的未成年人收到了一份“大礼包”——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在持续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省人大常委会立即跟进,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家修订《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启动制定《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两项条例分别于当年9月1日、12月1日起施行。

自此,未成年人“两法两条例”共同发力、一体施行,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

时光匆匆来到2025年。

未成年人“两法两条例”全面施行几年以来,成效如何?积累了什么新经验?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执法检查是摸清法规施行情况、推动法规落地的关键抓手。省人大常委会将未成年人“两法两条例”执法检查列入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与落实省委“护苗行动”同部署、同推进。4月28日,执法检查工作推进座谈会在贵阳召开,正式拉开帷幕。

从省“一府两院”、省直10个部门的“深度自查”,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的“联动检查”,到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党组成员、副主任分别率9个执法检查小组深入9个市州、27个县(市、区)的“重点抽查”,执法检查以“三查融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

从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到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教育、干预、矫治等工作,执法检查组聚焦法规重点、紧扣关键环节,深入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以及中小学校、专门学校、医院、酒店、网吧等涉未成年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走进法院、检察院、派出所、未保站点、法治教育基地等涉未成年人重点单位,广泛听取教师、医生、家长、学生、社区工作者以及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确保将相关情况摸清,将相应问题查准、查实、查深,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蔚然成风。”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了各级各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成效。

纵览执法检查报告、省“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各项涉未工作可圈可点:

多项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立全国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下设家庭、学校、社会、网络、行政、司法6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全国率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医保全额资助和全额救助。

不少先行经验被立法吸收。2018年起,我省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围绕强制报告制度进行试点探索,相关经验在2020年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得到吸收;2019年率先对入职查询制度进行探索,为2020年在全国范围建立入职查询制度、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贵州经验。

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整治涉未成年人“开盒挂人”乱象做法被中央网信办列入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曝光典型处置案例;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在专门学校开设女子班、挂牌观护基地相关经验写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三穗县检察院支持79名未成年学生起诉“卷钱跑路”校外培训机构,帮助追回16万余元课时费,让“遇事找法”的理念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等等。

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去年12月以来实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人自杀和溺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未发生涉未成年人重大案件和安全事故。今年1月23日,公安部通报特别指出全国仅贵州、重庆2省(市)违法和犯罪的未成年人数同比呈下降趋势。

在不吝于肯定相关成绩的同时,执法检查报告也毫不讳言地指出,目前我省涉未工作还有着家校社保护存在薄弱环节、网络保护形势严峻、政府保护还有差距、司法保护联动不足、预防犯罪亟待加强等问题和不足,亟需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


专题询问——问出痛点答出实招和担当

怎样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专题询问是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的有效抓手。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省“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8名省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在专题询问会上,围绕政府法定责任落实、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障、网络平台监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未工作开展询问。

省政府及省法院、省检察院、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到会应询。

“请问,已撤销妇儿工委的市州、县区,政府法定责任怎么落到实处?未保委撤销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协调机制如何运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建军点题政府法定责任落实率先询问。

副省长董家禄直面问题,从结合贵州实际不断优化完善“1+6+N”机制,扎实推进打击犯罪、关爱救护、心理疏导、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平安贵州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相应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方英、管群尤为关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障,分别询问了省人民法院对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令作用发挥的措施和打算、检察机关如何督促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落细等问题。

“我们将完善制度机制,细化适用标准,强化协同联动,确保指导令‘发得准’;优化指导内容,确保指导令‘落得实’;同时延伸司法职能,确保指导令‘效果好’。”省法院常务副院长张洪武给出答案。

“强制报告是保护未成年人免遭侵害的重要制度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大量发生在家庭内部及隐蔽场所的侵害案件,因学校教师、医务人员按规定报告得以及时发现、处理。”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石子友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压实责任,坚持反向倒查、每案必查,加强普法宣传,全力促推制度落地执行。

线上极具隐蔽性的网络侵害、不良信息渗透,线下难以监管的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等重点场所……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红梅、罗春红分别询问,如何管好线上、线下重点涉未领域,还少年儿童一片纯净空间?

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陈进从加强网上信息特别是头部平台信息内容的监测、对本省网民发布的违法违规信息实地找人要求删除信息并进行教育或处罚、广泛发动举报等方面介绍了应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措施。

“我们在全省的旅馆、酒吧、KTV等重点行业场所安装人像识别视频前端设备,为防范未成年人违规出入特定场所出现被侵害和实施违法犯罪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公安厅党委委员阳成俊介绍,同时积极会同有关单位开展重点整治,对这些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藏污纳垢”现象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

专题询问会上,“人大之问”问出关切、问出短板弱项,应答“人大之问”答出担当、答出破题举措。

专题询问始于“问”、重于“答”、贵在“行”。

省“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相关同志给出沉甸甸的承诺:“要认真研究办理相关意见建议,强化法律实施,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责任链条,切实把监督意见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有效举措,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凝聚起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

监督闭环——提出意见督出实效与长效

怎样巩固已有成效,进一步健全未保工作机制、推进家校社协同保护、压实政府保护责任、提升司法保护效能、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建议强化政府统筹,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牵头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充分发挥牵头单位和各部门力量,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在数据共享、跟踪考察、观护帮教等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建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督促家长‘依法带娃’‘依法管娃’,筑牢家庭教育第一道防线。对存在问题倾向或已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不能简单推给学校、推给社会。”

“建议尝试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特殊群体保护,比如在学校特岗教师指标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帮助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针对防溺水政策实施中暴露出的游泳场馆偏少问题,在相关立法(包括体育条例)中明确政府加大游泳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的责任,推动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

“要进一步规范法治副校长工作,统一牵头部门和讲授内容,建立课程基本体系。可以组织热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律工作者担任法治副校长,不仅限于法官及检察官。”

…………

在对执法检查报告、省“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出席人员和列席人员争先恐后建言献策,共提出75条意见建议。

通过梳理,这些真知灼见最终形成综合审议意见,商请省法院、省检察院、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处理,并将于2025年11月10日前收到研究处理情况书面报告。

人大监督,在于推动法律法规从“纸面”走向“实践”。

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的“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立体式监督,在于推动未成年人“两法两条例”在贵州落地落实,成为贵州少年儿童成长之盾、远航之帆。

“希望省‘一府两院’结合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专题询问会上作出的表态,抓好问题整改和建议落实,构建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全面有效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推动‘护苗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现的良好态势、建立的工作机制延续加强。”综合审议意见提出要求和期盼。(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