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杨江:希望贫困户能早日脱贫
随着毕节市委、市政府“2018年百里杜鹃管理区与大方县一起出列”作战指令的下达,百里杜鹃管理区就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杨江,普底乡人大主席,乡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人生。
积极应对,务实扶贫显真情
刚调整到乡工作才一年多一点的他,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面对脱贫攻坚工作,如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初始时他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串串问号,但他没有胆怯和退缩,加紧脚步迎难而上,对联系村贫困农户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排查,第一时间熟悉和掌握农户的基础资料,分析贫困农户的家庭状况,积极协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聚民心”,为脱贫攻坚吹响集结号。作为乡人大主席,杨江知道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先得到群众的支持。因此,他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工作中的特殊优势,建立“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建立人大代表联系贫困群众工作台帐,引导人大代表深入贫困农户,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措施。大荒社区46岁未婚大龄青年陈某,是杨江联系的贫困农户,常年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将就性生活,杨江到访时,他表现出谨慎和逆反的心理,“我生活得很开心,不需要什么帮扶,不要你们假惺惺的关心”,这种不上进、不求发展的懒汉,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明白扶贫先扶志,帮其重拾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观念,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带领驻村工作组,经常到这户“精神贫困”户家中,讲解扶贫政策,传导正能量,用身边的人和事鼓舞他,感染他,现在,他不仅住上了崭新的安全住房,还在中轩杜鹃花城当上了保安,一扫往日颓废、浪荡的面貌。
二是“开眼界”,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针对贫困农户文化素质低、思路不开阔等问题,杨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带领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先后到织金县、平坝县、赤水市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协调区、乡农技专家就贫困农户开展种植、畜牧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10余次,培训群众上千人次,引导农户开设农家乐35家、农家旅馆50余家,每户贫困农户基本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三是“打基础”,为精准脱贫优化发展环境。永丰社区院墙组、九牛组是杨江联系的村组,属于百里杜鹃生态建设拟搬迁区域,不能建设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阻碍脱贫攻坚建设进程,对此,杨江带领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安全住房、“两硬化”、安全饮用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次深入永丰社区走访农户,调研实际存在的问题,了解了老百姓的抱怨和期盼后,及时向乡党委及百管委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和生态建设搬迁指挥部办公室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第一时间组建了调研组对永丰社区进行了调研,对拟搬迁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定,制定了针对永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硬化了进寨路3.5公里、连户路9.8公里,新建农户安全住房3000余平方米,如今永丰社区从头到尾,无论走到哪,都有群众热情的笑脸,滚烫的茶水。
主动作为,扶贫政策记心上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百里杜鹃脱贫攻坚的检验标准,让贫困农户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住房、教育和医疗得到有效保障是每一位扶贫人的殷切希望。
对此,杨江率先垂范,在所联系的村带领驻村工作组采取白天进社区督促基础设施建设、遍访农户基本情况,晚上完善软件资料、走访重点户的方式,对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教育资助、合医报销等问题进行逐户、逐人核对,将事关精准脱贫的每一件实事都落到实处。
永丰社区是杨江联系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欠账大,贫困程度深,部分孩子因为经济的原因没有及时入学,对此,杨江因人施策,探索性建立了一名人大代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一名辍学儿童的“1+1+1”工作机制,形成了帮扶代表每月至少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一次情况,每季度至少送一次温暖,每年至少帮助解决一个实际困难“四个一”工作格局。
永丰社区蔡某是杨江结对帮扶的辍学儿童,尽管事先了解到蔡某因厌学而辍学的情况,但见面后对于他表现出来的腼腆和抑郁,还是颇为震惊。通过与这个见到陌生人就低头的少年多次反复沟通交流,了解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努力克服心理阻碍,终于将他劝回校园,欣喜地看到这个少年能战胜自己内向的性格,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完成了义务教育,顺利进入高中,继续学习。
夫妻“双代表” 携手战脱贫
上阵兄弟兵,并肩夫妻档。和他共同战斗的,有他的同事,还有他的妻子。妻子是战斗在黔西县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是一名县人大代表。
扶贫攻坚开展以来,他们聚少离多,各自忙在一线,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更是疏于关心。同事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跟在杨江后面,一个在电脑前认真工作,一个在桌前埋头作业。
在和妻子相聚不多的时间里,讨论最多的也依然是工作,是脱贫攻坚。
有段时间,妻子因公出差,白天处理完工作的事务后,夜晚还要赶回黔西照顾女儿,心力交瘁,忍不住对妻子腹诽,但是看到妻子黝黑而憔悴的脸庞,默默地收起抱怨,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如果说脱贫攻坚工作像恒星,他们就像行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沿着既定的轨道默默地运转,没有驻足却始终关注着对方。他们都希望贫困户们能早日脱贫。(通讯员/张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