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勇担当 砥砺奋进谱新篇 ——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硕果满枝
冬日的黔中大地,迸发出生机活力,处处升腾着希望。
随着安顺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安顺市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实现圆满收官,交出了优异答卷。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过去5年,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在中共安顺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安顺市改革发展大局依法行使职权,立法、监督、代表履职等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激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为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高水平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施行后,虹山湖更加美丽。 王众 摄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政治方向
坚定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
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自觉在中共安顺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力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正航向,把准人大工作新定位。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自觉把市委决策部署贯穿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中,推动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坚持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72人431个职位。
充分围绕中心担使命,展现人大工作新作为。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在参与中心工作中展现担当作为,连续4年牵头开展重大项目督导督查,实地督查项目2168个,提出意见建议258条,推动解决问题485个;牵头做好安顺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督促帮扶,截至2021年12月底,新增上规入统农产品加工企业91户,超额完成2021年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牵头抓好该市茶产业专班工作,参与安顺盘江普定电厂、招商引资、联系企业、巡河、机场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专项工作,确保市委各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开花结果。
安顺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
立良法保善治 突出规范引领
行走在碧波荡漾的虹山湖畔,山水相依,绿树掩映,步道干净整洁,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虹山湖越来越漂亮啦,真是我们休闲的好去处。”安顺市民张先生笑哈哈地说。
虹山湖,不仅是安顺市民休闲散步的理想场所,也成为该市的“城市会客厅”,吸引着人们前来游玩。
虹山湖的美丽,得益于安顺市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虹山湖公园的管理,保护虹山湖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力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格局,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政府和部门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把立法过程变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过程。探索立法工作机制建设,制定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科学规范立法选项,出台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立法基层联系点制度解决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问题。
在《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施行后,先后制定全国市州一级第一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法规《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安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5年共制定5部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调研11项,地方立法迈出新步伐。
此外,建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信息平台,备案审查迈向规范化、数字化、制度化。5年共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35件,审查市人民政府和县区人大报备的规范性文件213件,配合国家和省级层面完成法律法规立法调研及征求意见68部。指导自治县修订和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部。
在安顺市人大代表、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的带领下,大坝村旧貌换新颜。 邓刚 摄
强监督促发展 服务大局显担当
发展大局之所在,就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5年共开展执法检查12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20个,开展专题调研135项,满意度测评55项,专题询问5次,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和提出意见建议680余项。
议大事、督大事、决大事。聚焦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新提出“五抓五促”工作举措,连续4年召开现场会安排推进,听取审议21个脱贫攻坚方面专项工作报告,对大扶贫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55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300多名人大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5800户,发展产业2800个,协调资金近10亿元。
聚焦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胜利,调整年度监督议题,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前期医疗物资短缺等问题妥善解决;对传染病防治法、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进行。
聚焦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胜利,系统部署和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实施情况,调研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用法治力量守好安顺绿水青山。连续3年对虹山湖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依法保护安顺“城市会客厅”。连续5年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开展联动监督,对黑臭水体治理首次开展环境保护专题询问,依法守好安顺这片蓝天、碧水、净土。
谋发展、推发展、促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计划、财政报告,开展“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专题调研,依法作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决议,全面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组织开展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对141户外来投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分类列出问题清单,交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全力营造良好法治发展环境。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询问,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带队深入县区一对一访谈企业302家,推动解决问题218个。
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强化预算决算监督,听取审议预算执行、调整、决算情况报告,紧扣“六稳”“六保”作出决议决定。建成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系统,实现对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时在线监督。出台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1年实现市县两级报告工作全覆盖。创新财经监督提质增效的“安顺经验”获省人大肯定。
护民利、聚民意、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审议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养老、就业、基本医疗保障、城区公共交通运营、棚户区改造等专项工作报告18个,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对主城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社会救助等民生热点开展专题询问,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开展持续跟踪监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常委会首次听取市监察委员会关于廉政教育的专项工作报告,示范带动县区人大听取监委专项工作报告全覆盖。审议全市禁毒、公安执法规范化、谁执法谁普法,以及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和检察院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检察等工作报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0年5月,安顺市各级人大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现场会在紫云召开。
锤炼履职能力 彰显人大新风采
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问题,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价值体现。过去5年,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水平,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工作更显活力。
联系代表,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制定加强和改进代表履职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与168名基层人大代表开展经常性联系。建成代表履职网络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所辖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代表联络站,同步建成网上联络站92个。完善代表学习制度,举办代表履职培训班6期,培训代表400余人次。
人大代表为人民。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邀请200余名省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11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人大立法、监督等活动。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向省、市两级提出意见建议171条,向市“一府一委两院”提出意见建议838条。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优势和作用。
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5年共提出议案建议589件,为安顺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建成代表建议网络办理系统,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跨年“回头看”制度,连续3年实现“B”类件转“A”类件均在70%以上。完善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府领导班子重点督办制度,重点督办建议97件,以点带面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安顺市四届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四抓好四提高”办理做法成为全省人大推介学习的“安顺样板”。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相关法律条例。
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制定和修订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制度36项,提升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在中共安顺市委的重视和关心下,安顺市人大新设立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常委会机关新设立代表联络服务中心,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力量进一步加强。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联系,举办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600余人次,该市人大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推动理论创新实践改革创新,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19项课题入选省人大研究课题,部分获优秀等次。人大制度专项改革蹄疾步稳,完成12项重点改革任务,2项课题入选全市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案例选编。
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新使命,新征程激励人大创造新作为。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的5年征程已然画上圆满的句号,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征程徐徐开启。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将在省委和安顺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有力指导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苦干实干,紧扣中共安顺市委“1558”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宪法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安顺市人大常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