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常委会“三双向”推动代表建功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万山区人大常委会突出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引导代表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建功立业,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双向联动”发挥代表纽带作用

  把政策法规宣讲下去。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密切、最广泛的优势,引导人大代表当好“宣传员”,大力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要求,引导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切实把区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农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今后五年,全区将积极培育“1+5产业集群”,就是建成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百亿级消费金融产业集群、钾汞锰硅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朱砂文旅产业集群。”“明年全区将大力扶持规模化养殖,实现年出栏生猪20万头、肉禽120万羽、蛋鸡15万羽。”“将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重拳整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2021年12下旬,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刚刚闭幕,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回到各自的村组,以召开院坝会、入村串户、走访企业等方式向当地群众传达会议精神。当地群众觉得这样的宣讲听得懂,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能直抵人心。

  把群众意见收集上来。充分发挥11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和3个村级代表联络室的阵地作用,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轮流驻站(室)接访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主动掌握民情社意,充分彰显“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每次召开区人代会之前,区人大常委会都要发文通知各乡镇(街道)认真梳理代表联络站(室)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走访选民,全面掌握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认真撰写接地气的代表议案建议,当好群众“代言人”。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当好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重点内容开展走访调研,与群众促膝拉家常,做到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将最接地气的百姓心声带到区人代会上。2021年底召开的区三届人大一次会上,代表们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出的代表建议饱含“民意”。例如,“关于持续保障农村安全饮水的建议”“关于对村组公路提及改造的建议”“关于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完善环卫设施的建议”,让选民所期所盼直抵人代会。

 

  “双向发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

  提升代表建议写作质量。每届人大履职之初,万山区都要组织对人大代表开展一轮全覆盖的履职培训,将建议撰写作为代表必备基本技能列入代表培训内容,教会代表要练就深入群众调研的“腿功”、听取各方意见的“耳功”和勤于思考谋划的“脑功”,要求代表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撰写议案建议时要介绍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三要素”,要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普遍性、紧迫性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从而让议案和建议受关注、能办理、易办结。近两年来,黄道乡代表团6名代表联名撰写的《关于举全区之力做大香柚产业的建议》,得到区政府的采纳并办结,推动全区香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明显提升,万山香柚成为“寻味中国”上榜品牌,黄道乡依托香柚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胡兴贵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果蔬交易综合市场的建议》被区政府采纳并办结,助推政府成立翠丰农产品销售公司,建成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300余家线上销售网店,打通农产品销售“中梗阻”。

  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万山是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绿色转型崛起”,2018年将代表建议“关于加大对农业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的建议”列入重点督办件,明确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督办、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办理。该建议很快得到政府研究落实,及时从全区农业系统专家人才库中选派58名技术骨干到基层产业一线实行蹲点指导,为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全区竹荪、香柚、葡萄、车厘子等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度都认真梳理代表建议意见,并选择一定比例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代表建议作为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的重点件,年初及时召开会议交办,做到组织落实、承办单位落实、办理时限落实,按照《万山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督办办法》适时网上跟办、现场督办。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年底集中听取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并对承办部门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报区委和区人民代表大会备案,推动代表建议高效办理落实。近三年来,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率、办结率逐年提高。

 

  “双向并轨”激励代表担当作为

  扶持代表带头创业。近年来,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围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指导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的制度,在人大代表中培育产业大户、创业能人、明理人等。积极鼓励人大代表中的产业大户、创业能人、明理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当好“领头雁”,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争相创业,带动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让人人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区人大代表杨元桃作为雁归人士返乡创业,几经创业失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鼓励和帮助下她重振旗鼓,创办了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方式从露天蔬菜改为大棚蔬菜,规模从40亩发展到600亩,企业从亏本走向赢利,带动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达200万元,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成为“网红菜”“致富菜”,远销沿海城市。2021年杨元桃连续荣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区人大代表、龙门坳村主任刘小平利用本村水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起了集体经济企业九峰圣泉桶装水有限公司,2021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每天可产水12000桶,承担着万山区及周边地区居民饮用包装水的生产和配送服务,解决周边群众就业100多人,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可达3000元。

  引导代表反哺社会。万山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地方发展、服务人民、反哺社会,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上冲在前线、战在一线,做示范、当表率,用实际行动践行代表担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驻万各级人大代表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后勤员,坚守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与担当。在区疫情防控捐赠台账上,人大代表捐款捐物的记录随处可见:区人大代表、种植大户杨元桃给丹都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送去5吨蔬菜;区人大代表、鱼塘乡江屯村支部书记姚召才倡导本村乡贤捐款2.57万元支持区人民医院抗疫;鱼塘乡区人大代表潘乐捐款1万元和向湖北捐赠口罩4000个;区人大代表刘霞通过万山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汞矿关闭后的万山,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全国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华茜毅然跳出机关“体制内”,开了一家农村淘宝店,用一根网线把当地群众的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金额达3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华茜牢记代表身份和职责,免费给当地青年传授电商销售经验,带动3000多名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其中不乏残疾人、农村妇女,她还热衷于给家乡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捐赠棉被、书包、文具等物资,近5年来捐赠金额逾10万元,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彰显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供稿: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常委会   张玉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