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荔波县“345工作机制”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以来,荔波县人大创新实施以“三项机制”“四大作用”“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345”工作法,不断激发人大代表担当履职热情,在“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展现人大代表新气象新作为。

  建立“三项机制”,做实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一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认真谋划,精心制定《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关于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方案》,成立县人大常委会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制定印发《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分组联系代表工作方案》,建立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指导组深入各乡镇(街道)调研工作200余次,参与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春耕备耕、项目谋划等工作300余人次,开展代表视察村寨规划建设、果酒产业化发展等主题活动5次,共反映群众呼声53条,通过结对联系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战斗力,有效协助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三是建立履职考核机制。研究制定《荔波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评议办法》,将代表参加“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的情况列入代表履职考核评议内容,制作代表履职手册,辑录《荔波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全面记录和考核代表参加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发挥“四大作用”,激发代表履职内生动力。一是发挥代表宣传引导作用。代表通过群众会、院坝会、上门宣讲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中央、省、州、县关于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共计开展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4000余人。二是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各级人大代表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依托9个代表联络站和18个代表联络室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397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室)开展活动504次,接待群众1949人次,收集社情民意165条,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68件。三是发挥代表监督促进作用。结合县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今年来,共组织人大代表对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新型城镇化等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开展了执法检查,撰写调研报告8篇,指出存在问题24个。四是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领办产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民宿、做强种养殖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我示范、我引领、我带头”成为人大代表的自觉行动。如,黎明关水族乡人大代表布艺巧手”何茂春,利用布依族布艺传承人身份,组织农村妇女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培训,目前带动拉内村15名妇女灵活就业。

  聚焦“五个重点”,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一是聚焦组织振兴。将人大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全县173名县人大代表中,有部门、乡镇、村级党组织负责人35人,党员人大代表112人,形成人大“生力军”。二是聚焦产业振兴。积极动员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产业能人大户等人大代表,利用各自行业资源优势,帮助和带领群众示范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如,朝阳镇人大代表龙成芳带领岜马村岜马组村民发展枇杷种植,采取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种植枇杷2000多亩,带动就业100多人,户均增收2万多元。三是聚焦文化振兴。鼓励各级人大代表一方面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引导群众注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发扬,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如,朝阳镇洪江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韦开科,组织打造了朝阳洪江村布依族福马文化、陶艺手工坊、农耕体验、艺术家创作空间等文化体验项目,并成为朝阳镇旅游的新业态,仅2022年接待文化研学游8批次1200余人。四是聚焦生态振兴。重点围绕污水处理、改厕改圈、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作为调研和监督的重点,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对荔波中等职业学校、县综治中心、万悦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视察,调研了解我县在开展文明行动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深入推动文明行动工作把“脉”,开“良方”。五是聚焦人才振兴。引导、动员人大代表中的乡贤人士加入新乡贤,以乡贤会作为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平台,充分发挥新乡贤人士在道德引领、传播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以及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带动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供稿:荔波县人大常委会 欧杰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