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四个加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岑巩实践”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去年来,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四个加强”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年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1个,对12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作出决议决定4个,对6个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评议,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人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1件次,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通过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传达学习有关议题102个,并通过微信、致代表的一封信等形式传达到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列入县委党校教学计划,常委会班子成员及科级干部到县委党校主体培训班宣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法律法规4次,到12个乡镇(街道)宣讲18场次。制定和完善常委会党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常委会党组工作,更好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县委请示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要工作12件次,依法对城区“两违”集中处置、预算调整等4件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召开常委会党组会议18次,主任会议13次,统筹推进监督工作、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重要工作。常委会班子成员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承担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疫情防控、惠企纾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财源建设、河长制巡河等工作任务,联系指导全县4个乡镇(街道)7个村的“四联双增”工作,坚持县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一手抓人大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高质量发展监督,提高监督实效。围绕“四新”攻“四化”主战略,围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大事项,精准选择监督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及工作评议等多种监督方式,坚持“调研+审议+测评+跟踪+落实+双测评”全流程监督模式,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和财政监督。认真开展《预算法》《贵州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决算、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新型工业化、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投资项目等专项工作报告。县人民政府及财政、发改等部门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强全县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及构筑物、车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县属国有企业的债权、土地、房屋等进行全面清理,实现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提升运营绩效。县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财源建设、争资争项等激励管理机制,促进全县财政规范管理及平稳健康运行。二是紧盯民生事项开展监督。围绕城区幼儿入园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人大常委会连续2年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提出了“要持续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意见,县委书记陈正锋对审议意见作出了重要指示,县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将县第三中学、第三小学扩建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在城区新增第四、第五、第六3所幼儿园,目前县第四幼儿园已建成并于2023年元月开始招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州名列前茅,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监督。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织县人大代表对经济开发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场把脉问诊,推动职能部门、园区及企业责任的落实,环保管家等机制得到健全完善,园区企业健康发展。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报告,围绕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1年环境目标任务,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整改,加大执法及检查的力度,全县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达98.6%,乡镇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四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监督。对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六个部门近三年来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评议,按照“部门动员、民主测评、法律测试、谈话调查、案件评查、回头检查”六个步骤,6个部门均被评定为满意等次。通过行政执法工作评议,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增派了法制审核人员、配强了执法力量、规范了办案程序和案件档案、建立完善了制度机制、加大了执法力度和频次,实体裁量更加精准、文书质量不断提高、办案作风更加严明。

(三)加强代表联络站平台建设,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一是加强资金投入,推动12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建设实现提质增效,创新推出“1234”工作模式,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升级版”。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个中心,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实施意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全力支持;做到“两个结合”,代表活动、代表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基层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落实“三个到位”,县人大指导到位、乡镇人大管理到位、代表联系群众到位;实现“四化目标”,阵地建设规范化、代表活动常态化、信息处理科学化、代表作用实效化。各代表联络站完善了议事室、学习室、接待室、风采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功能,健全了工作制度,全县省州县乡846名人大代表划分成84个代表小组进站管理,逐步形成“月接待、季活动、年述职”工作机制。各级人大代表坚持接访、回访、下访群众,联系群众1.5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31条,转为代表建议120件,为群众办实事1250件。二是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训,采取初任培训、会议培训、党校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通过省州培训代表45人次,东西部对口帮扶培训90人次,县乡开展培训870人次,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履职热情。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16人次,参加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150人次;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两院”的案件听证、旁听案件审理等有关社会活动36人次,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断拓宽。三是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坚持主任会议重点督办、常委会班子成员领衔督办、委室跟踪督办代表建议,成立6个督办工作组,由常委会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通过走访代表,深入承办单位和部分乡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及实地检查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等方式开展督办。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出的124件建议已全部办结,所提问题已解决或已采纳的61件,占49.2%,比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列入计划拟解决或拟采纳的46件,占37.1%,留作参考的17件,占13.7%,代表建议解决率、落实率逐年提升。

(四)加强县乡人大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一是认真落实常委会党组、人大机关党组、人大机关党支部“三位一体”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22场次。开展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12场次,开展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工会活动等36场次,不断提高人大干部业务水平和干事创业激情。二是注重联系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贯彻落实《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坚持常委会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乡镇人大工作机制,指导乡镇人大规范有效开展视察、调研、工作评议、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召开县乡人大工作座谈会2次,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全县党建高质量考核内容,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形成县乡人大上下联动、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开展调研和人大宣传。围绕“四新”“四化”及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开展议题调研和专题调研,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25篇,在《贵州民族报》《黔东南社会科学》《黔东南人大》等平台刊载9篇。讲好岑巩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在《人民代表报》《人大论坛》、贵州人大网、黔东南人大视线等媒体报道人大新闻、代表风采265条次,提高人大新形象,展现代表新风采。(供稿:岑巩县人大常委会 张能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