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息烽县人大 夯实代表履职平台 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息烽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室)提质增效为抓手,夯实代表履职平台,深化履职平台功能,创新代表活动形式,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动人大代表常态化进站开展活动。

息烽县内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联络站(室),“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及时收集反馈社情民意,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开展监督、解决实际问题架起了一座桥梁。2023年以来,代表进站接待选民491人次,收集问题意见建议135件次,协调处理问题65件。


阵地建设立体化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阵地建设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在全县统筹布局和规范建设联络站(室),投入资金12.5万元,推进全县12个代表联络站和47个代表联络室规范运行,构建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下设人大代表联络室的立体化格局。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设置联系乡镇联络站,10乡(镇)及街道所在地设置联系村(居)联络站,村(居)结合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区大小、代表人数、代表工作和居住地等因素,根据“就近方便,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办公场所,设置代表联络室,全县形成了联络站、联络室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管理和运行格局,实现了资源整合、设置合理、一点多用、多点合一、地域全覆盖,畅通了社情民意的传递渠道,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管理机制规范化

息烽县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要求和部署,按照“十个有”标准(即:有职能定位、有年度计划、有固定场所、有齐全设施、有公开内容、有规章制度、有经常活动、有规范台账、有考评机制、有组织保障)和“八个一”要求”(即:每月一次接待选民、每月一次走访选区、每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每季度一次调研视察、每半年一次学习培训、每年撰写一条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述职、每年记一本履职笔记),坚持“建”“管”“用”并重。在功能上,代表联络站(室)做到了一室多用,保障代表正常履职;在规范上,人大代表有关信息、接待流程、工作制度等“上墙”公开,让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022年4月,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各乡镇人大对永阳街道、永靖镇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现场观摩。通过观摩,明确了自身差距、借鉴了经验做法,对进一步推进县乡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鹿窝镇人大按照“十个有”标准,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完善了鹿龙、胡广、田坝、瓮舍4个村人大代表联络室建设,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规范资料整理归档,依托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巩固代表履职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设,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代表进站常态化

息烽县各乡(镇)把驻县的省、市、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按居住地、下选选区、联系乡镇(街道),划分到相应联络站(室)组成代表活动小组,各级人大代表全员到联络站(室)参与代表小组活动。今年来,息烽全县已有379名代表进站(室)开展活动。

各代表联络站(室)建立了代表进站机制和代表履职档案,明确一月一接待、每年须进站活动等代表履职要求。对于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论大小,驻站代表及时认真汇总并记录在册,属于镇本级职权范围内的,由镇人大及时交由本镇相关站所研究处理;属于上级职权范围内的,由驻站县人大代表提请县人大常委会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解决。

石硐镇建设的代表联络站是全县各乡镇的一个缩影,镇政府所在的代表联络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联络员1名;在前丰、大洪,石硐、高寨4个村建设的代表联络室,均设置组长1名、副组长2名、联络员1名;全镇77名省、市、县、镇人大代表全员进站(室),形成“1+4”全覆盖站点模式,2022年以来,石硐镇各级人大代表接访群众123人次,收到社情民意123 件,办理答复123件,群众满意率100%。(撰稿人:李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