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作用 助推水环境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改善,近年来,黔西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多种方式开展监督,彰显了以人大监督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恒心。
黔西城区三期污水处理厂(图片来源于黔西发布)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法,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抽查、听取报告等方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助推打赢碧水保卫战。
“要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要加快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抓好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改造提升。”
“要抓好工程治污、管理治污,特别是要管好涉水企业,管好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蒙敏率调研组到林泉镇调研(张培 摄)
4月6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调研组,并邀请部分基层人大主席和人大代表参加,分赴城区及乡镇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把“真找准问题、真抓住问题、真解决问题”,提升监督实效作为关键,分赴城区污水排放、乡镇污水处理厂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详细了解工作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听取和审议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权利和职责。黔西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坚持常态化落实这一监督方式,听取了黔西市2022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针对上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本年度的工作打算等进行了认真审议。
分组审议报告(周达 摄)
在对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多位组成人员指出,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项目标完成稳中向好,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
“2022年,全市11个地表水国、省、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II类标准,新增、改造污水管网30.4公里……”
“黔西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市相关部门坚持寻源治污、精准施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久久为功,虽然黔西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础设施短板矛盾依然突出,治理能力还需持续加强,任务依然艰巨。
“县城老城区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城区管网还存在盲区……”
“市相关部门要切实把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责任,持续用力、层层压实环保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要转变观念,建立双向沟通平台和交流机制,实现‘一企一档’、‘一企一策’……”
围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等内容,与会人员提出了意见建议。
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周达 摄)
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审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工作决议,希望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毕节市委和黔西市委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制度,加快补齐各领域环保设施短板,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黔西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依法履职,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人大贡献。(作者: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