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让每部法规都载满民意
“前不久,个别业主在楼顶修建‘空中别墅’,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被拆除是必然结果。公共空间姓‘公’不姓‘私’,如何形成治理长效机制,更好管理小区公共空间,请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草案)》意见征集会在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乌江恬苑社区召开时的情景。乌江恬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周荣飞用生动的语言向居民介绍《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草案)》的相关内容,认真听取并记录大家的意见建议。
“一定要明确界定违法建设范畴,严防小区内出现私搭乱建、乱占等不良现象”“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小区建设人人有责的观念”“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应措施来监测小区违法建设”……大家围绕法规草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会场讨论氛围浓烈。
“我以为立法离普通人很遥远,原来立法的‘大门’就开在家门口。”乌江恬苑居民阎元坤在会议结束后感慨地说,“‘高大上’的立法工作也可以接地气。”
《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是遵义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6部实体性法规。在起草草案时,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曾向乌江恬苑社区征集意见。(图/郭立)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鹏介绍,在起草《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草案)》时,法工委曾向乌江恬苑社区征集意见。“社区立即组织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多名人大代表、律师、社区居民及有关部门对《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
“我们始终坚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立法意见征集会,鼓励大家踊跃提意见、谈看法,让立法工作汇聚更多民智民意。”周荣飞介绍,截至目前,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遵义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向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反馈多条意见建议。
“小区有很多草地,但个别业主却将草皮铲掉种上蔬菜,把草地变成菜地,这严重侵害了其他居民的权益。”在《遵义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集会上,乌江恬苑居民雷光燕希望法规对损害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
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征集会现场。(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供图)
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将雷光燕的建议反馈给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遵义市城市绿化条例》几乎原文吸纳了这一建议,在条款中进行了相关规定。
“我提的建议被采纳,说明立法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得知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雷光燕感到非常振奋。“原来每部法律法规都装满民意,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趟‘立法直通车’把群众的声音直接送达立法机关。”
近年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共设立1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2023年4月,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对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12件地方性法规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共600余条,其中45条被采纳。
“为协助好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我们协调了涉及法律、金融、工程等领域的26名人大代表组建成‘人才库’,积极参与立法意见征集。不仅促进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好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更搭建起畅通民意的‘连心桥’。”上海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云超说。
“小区建设年限长,弱电线路盘根错节,私拉乱接现象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次走访中,金山巷居民向周荣飞反映“飞线”问题,希望消除小区这一安全隐患。周荣飞立即从“人才库”中联系到汇川区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汇川分公司副总经理陈芸协助解决。经过多方协调,金山巷的空中“蜘蛛网”得以清理,社区呈现出“无线美”。
“乌江恬苑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于社区中,与群众联系十分紧密。”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立表示,将继续利用好社区与群众距离近、受信任的优势,发挥好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普法“播种机”作用,持续拓展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让立法工作在基层生根发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