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与支持并举!惠水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2023年,惠水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惠水”活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人大代表争做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监督者、宣传者、实践者,以实际行动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为积极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献策出力。
勇担当扛重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惠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作为全县巩固全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化“三个百日”行动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综合督导组组长,其他副主任为包片网格长,社建委、环资委等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对县域内环境卫生、停车秩序、占道经营、空中“蜘蛛网”等环境“脏、乱、差”治理情况开展全方位督导督查。长期以来,他们以“爱我惠水、兴我惠水”的情怀,“担当在我、建功有我”的境界,在实干力行、砥砺奋进中抓好工作落实。仅4月份以来,共组织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惠水”之“百日治乱”行动环境整治综合督查近20次,推动整治效果初见成效,为惠水巩固全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聚合力强监督。凝聚合力,架通文明“连心桥”。把代表活动、代表履职与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引领广大代表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共建美好家园。由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牵头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微信工作群,邀请百余名省、州、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围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惠水”活动开展监督;以“选民建议代表提、代表建议部门办”为抓手,及时发现、查找、收集、反馈社情民意,代工委明确专人统计汇总,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同时,问题建议办理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将监督工作的“突击性”转化为“常态化”,倒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被动整治”转化为“主动整治”再到“自觉遵守”,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通过代表的常态化监督,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掌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监督实效。自2023年2月代表监督微信群建立以来,共收集到人大代表反映的涉及环境卫生、城镇管理、公共基础设施损坏等方面问题37件,已解决并答复33件,正在办理4件。
树标杆强引领。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惠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及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本职岗位献计出力,下沉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自觉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行列,在群众中树立起促进文明的“人大标杆”。充分发挥代表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入户走访、文明宣讲、环境整治、秩序维护等活动,广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让“百日治乱”行动有序开展,治理“七乱”(车乱停、人乱行、道乱占、摊乱摆、线乱拉、渣乱倒、牌乱挂)内容潜移默化入脑入心,提升群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知晓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清理路边野广告、清理淤泥垃圾,指导沿街店铺规范摆放货物、对辖区公共秩序进行规范等志愿服务活动,以自身行动感召广大群众自觉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参与率。同时,发现收集问题建议10余条,全部反馈县文明办督促整改落实。
解民忧办实事。察民情、访民意,回应群众期许。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真情解民忧,助推基础设施再完善,城镇环境再整治,公共服务再优化,以“人大情怀”彰显“为民初心”。面对群众反映基础设施短板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代表座谈会、召集政府相关部门论证等,督促政府开工修建涟江街道惠明村回龙四组至城关四小道路建设,将有效解决101省道涟江街道爬头寨十字路口交通拥堵问题。面对部分路段群众踩踏绿化带、横穿马路等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建议,新建天桥1处、新设人行通道2处,新安装减速带3处,既方便了群众过马路又消除了安全隐患。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召开民生短板专题询问会,督促政府解决校外托管服务行业监管、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和治安管理、背街小巷及老旧小区治理、商住小区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生实事有序得到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惠水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作为”意识,提升“善为”本领,不断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有为”力量。(惠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王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