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这对我市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聂雪松提出,要将建好用好管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通过代表联络站这个载体,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2022年4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质效的实施方案》。随后,贵阳市人大选任联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清镇市人大常委会在清镇市召开了全市人大代表主题活动暨代表联络站建设推进会。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维护核心、紧扣中心、情系民心、坚守初心”,把代表联络站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做好“提质”文章,增强了代表工作的生机活力;一方面做好“扩容”文章,化解民生实事硕果累。经过近一年的提质增效,各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四大功能作用日益突显,为助力贵阳贵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社会反响。


坚持标准化建设 站点功能作用更强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一年提质增效,两年示范引领,三年取得成效”的总体目标,2022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质效的实施方案》,在全市145个乡镇、街道均已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实现全市的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各乡镇、街道按照有条件、取实效、可持续的原则,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居委会、选区(片区)和企业设立代表联络室。

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代表联络站建设“八个有”:即有固定场所、有齐全设施、有公开内容、有规章制度、有经常活动、有规范台账、有考评机制、有组织保障。每一个代表联络站要配备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系、活动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收集代表开展视察、执法检查、接待选民等活动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及时做好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代表联络站组织机构,更新代表信息和联系方式、接待时间并同工作流程、主要职责、工作制度等一并上墙公布。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还准确把握数字化改革思维及理念,将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工作实时、常态化纳入数字化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持续运用推广好代表履职“云平台”。

自贵州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上线运行以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安排专人专管实时监督,组织全市14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网站云平台,进一步畅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为群众纾难解困、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数字服务。


坚持规范化管理 联系服务工作更优

按照联络站提质增效的方案要求,县乡两级人大健全联络站管理相关制度,丰富联络站活动内容,抓实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运行,以“严”促“管”,以“管”促“用”,让代表联络站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健全推进机制。如,乌当区区乡两级人大主动争取同级党委的支持,统一思想,调动各部门共同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重点帮助解决代表接待场所和办公桌椅、电脑等设施的配备,区领导干部代表,按各自分工参与联系接待工作,为其他代表参与活动作好表率。

规范运行机制。如,观山湖区金华园街道人大工委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接待走访、意见处理反馈、重要情况报告、履职登记、档案管理、考核考评和信息公开等多项制度,把联络站组织机构、接待选民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流程图等上墙,明确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活动内容,确保联络站各项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完善保障机制。如,开阳县人大常委会把强化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由乡镇人大主席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任代表联络站站长,每个联络站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通过专兼职结合,依托镇(街道)人大负责人、人大工作人员和履职优秀的代表,积极发动有较强参政议政意识、熟悉选区情况、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选民群众担任的民情联系员队伍,构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体系。

同时,注重提高代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将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参加活动列入代表年度履职考核评价,推动代表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承诺。


坚持常态化活动 代表作用发挥更好

联络站提质增效建设,建好是基础,用好才是目的。贵阳市各区(市、县)人大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实践,实行“必选菜单”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每月一次“学习培训活动”,每月一次“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每季度一次“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活动”,每季度一次“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每半年一次“代表集中视察调研活动”,每年一次“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六个一”履职活动,让代表进站参加活动成为自觉行为,让群众通过联络站反映问题成为常态化。

各乡镇和街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联络站+”模式,丰富联络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延伸联络站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舞台,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如,云岩区金关街道把农村“五治”作为“强省会”主题活动的“重头戏”,通过组织代表“进村组、进农家”,召开村组会、院坝会、板凳会等方式,与村民群众座谈交流,使村“两委”建章立制,破旧俗立新规,让“五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民议民参民受益,辖区农村文明建设焕发勃勃生机。南明区太慈街道通过联络站活动,号召代表参与“三感社区”电梯监管共治、博雅幼儿园消防整改和新发装饰城复工复产等20余项民生事务,切实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等重要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2022年全年开展活动150余次,推动解决问题30余项。清镇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融入式”履职机制,把代表履职和地方发展全局相融合,充分利用村(居)“相约星期三”“便民服务窗口”“信访调解室”等平台,采取融入式履职方式,特别在项目实施、矛盾纠纷调处、村庄规划等重点事项,邀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激发代表自豪感和荣誉感,彰显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

这一系列联络站建设的“组合拳”,成功探索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贵阳模式”:一年来,全市7000余人次各级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工作,累计接待群众近十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800余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500余件,代表联络站成为已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各级人大代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人大代表为民代言、助推发展的使命担当,为谱写新征程“强省会”新篇章贡作出了人大贡献。(供稿:贵阳市人大选任联委 姚高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