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赶集 代表收音︱农村集市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画卷——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巩固提升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纪实
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是先锋队、主力军。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底色,紧扣新时代代表工作新要求和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现实需要,在定期“坐诊”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乡镇赶集日群众多的特点,深化主动“出诊”了解民忧创新探索,开展“群众赶集、代表收音”活动,全面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基层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方面各环节生动实践,以代表联络站(室)这个“小平台”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文章”。
人大摆摊、群众赶集、代表收音,保障民主协商
孟关乡自今年以来,定期在乡集市设立“民情民意收集点”摊位,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代表们戴上代表证,展示代表身份,热情地与群众话起家常,仔细询问和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3日,在孟关乡民情民意收集点,村民们非常关注农村集体经济“1+1”发展相关政策,不时前来咨询了解,希望因地制宜抓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孟关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群众赶集日收集社情民意)
农村集市,最具人间烟火气。花溪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加强基层人大阵地建设相关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全区10个乡镇人大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紧扣群众需要,创新设立农村集市流动代表联络点,创建“群众赶集、代表收音”工作品牌,利用乡镇“赶集日”在集市摆摊设点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建议收集等服务,与群众一起“赶集”,站在群众的立场去发现问题,发挥代表作用去解决问题,收集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与民生关注重点,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赶集”,全方位、多层次与选民群众协商、协助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
响应民声、广集民意、汇聚民智,赋能民主决策
“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接待选民还是第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觉得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6月23日高坡乡人大代表罗家英在接待选民群众时兴奋地说道。高坡苗族乡结合苗族群众每六天赶一场集的特点,固定在乡“赶集日”当天,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走进集市,设点“摆摊”,以赶集“摆摊”的方式接待联系选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听取他们对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以及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同时讲解和宣传农业农村领域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
(高坡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群众赶集日收集社情民意)
“得益于农村‘五治’和‘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农村卫生厕所实现了全覆盖,绝大部分村也都有了公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厕所修建完成后,日常管护成了一个大问题,因缺少管护,很多公厕和户厕目前的使用现状比较糟糕。”区人大代表王思达在“赶集日”接待群众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和选民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并在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设立农村厕所管护专项资金的建议》,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与代表群众沟通联系,征求意见建议,商讨解决措施,健全完善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机制,推动全区农村厕所日常管护常态化长效化,让选民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家门口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移风易俗、共同参与、村民自治,推进民主管理
石板镇镇山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三面临水一面向山,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布依族村寨。村里民居鳞次栉比,庭院空间完整,分布错落有致,被称为石头砌筑的村庄、石板的露天博物馆。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镇山村很早就发展了“农家乐”,但因缺乏统一管理和引导,未将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加之村民保护古建筑群的意识不强,导致人气下滑、发展后劲不足。对此,区人大代表、石板镇人大主席王金礼通过镇“赶集日”与村民、商户共同讨论,协商发展思路,以农村“五治”工作为切入口,指导村民完善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参与度,共同决定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制定奖惩办法,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逐步提升村民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除陋习、树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黔陶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群众赶集日收集社情民意)
整治村容村貌的“面子”靓了,培育文明新风的“里子”也在同步推进,乡亲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移风易俗也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全村村民积极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热情,村风民风的转变,让乡风文明、村美人和的乡村新图景在镇山村徐徐展开。“我们村子现在环境整洁,绿化也很好,村民也很淳朴。以前是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反过来了,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村民张菊满脸幸福地说道。
聚焦民生、回应关切、跟踪问效,抓实民主监督
“屯脚寨没有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间小道有乱排粪污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且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处理。”“村里农户土地纠纷,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协调处理。”……这是6月9日燕楼镇组织辖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利用周五群众赶集日在集市设立“人大代表移动联络站”接待辖区选民收集民情民意的热闹景象。
(燕楼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群众赶集日收集社情民意)
区人大代表吕钢、徐梅代表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随即联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排查,摸清底数,探讨维护管理办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推动形成《花溪区太阳能路灯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太阳能路灯管护职责,建立了农村太阳能路灯长效常态管护机制,抓实民主监督,推动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路灯修好了,院子亮堂了,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村民魏奶奶站在家门前路灯下高兴地说道。
民生实事关乎民生福祉,花溪区各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以各种方式深入基层,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等履职平台走访联系选民群众,最大范围收集民生等领域民情民意,并将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群众赶集 代表收音”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更是服务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开端。后续,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将创新推进阵地建强、优化提升代表服务,深入探索更有特色、更具亮点、更显成效的基层实践,让代表服务群众的情怀更加浓厚、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更加主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为民履职新格局,高质量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花溪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