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四个一”全力加强代表机关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及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通过“设立一项专项资金、开展一批履职培训、建好一个履职阵地、推进一项主题活动”的“四个一举措”,全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全力建设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解决民忧:设立一项专项资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代表提出的急难愁盼民生“微实事”,2021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代表建议办理改革创新,在贵州省率先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全市各县市区相应设立每年5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代表提出的乡村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而又无项目支撑的“微实事”,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以“小创新”展现“大作为”。

同时,建立经费管理机制和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出台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提议、审核、审批、实施、监督、验收、报账、管理、维护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在专项资金实施项目投入使用后,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和财政绩效评价,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黔西市中建乡普盖村高坎组至新堰组通组路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路面出现坑洼不平、路基下沉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人大代表左和平、陈从俊在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后,撰写《关于维修中建乡普盖村高坎组至新堰组通村路的建议》向黔西市人大常委会申请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2023年2月底,中建乡获批黔西市2023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20万元对这条通组路进行提质改造,通过1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道路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惠及群众102户355人,得到群众连声称赞。

据悉,自2021年以来,毕节市市县两级共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27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493个,惠及群众130万余人,达到党委认可、人大推动、政府落实、代表满意、群众点赞的效果,切实以“微实事”赢得“大民心”。


提升能力:开展一批履职培训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是基础。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培训工作,把加强代表履职培训作为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

2021年换届后,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对代表培训的内容、范围、方式等作出安排部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赴浙江、厦门、西安等地开展培训,并结合全市工作大局和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新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聚焦提升政治站位设计课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贯穿每期培训班,让代表深刻认识站稳政治立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代表的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

聚焦提升履职能力设计课程,每期培训班都对“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人大制度发展历史与工作创新”“人大代表如何提高撰写议案建议的质量”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切实增强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明确履职方式方法,帮助代表解决履职中的困惑。

聚焦服务中心大局设计课程,每期培训班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贡献代表力量”“发挥代表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等作为重点进行学习,促使代表既熟悉党情国情,又了解世情民情,既熟悉本行业,又了解其他行业,不断提升代表服务大局水平。

截至目前,已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举办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10期、培训代表510人次,选派264名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培训班22期,指导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培训工作1万余人次,有力推动培训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联系群众:建好一个履职阵地

加强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指导县乡人大规范建设代表联络站(室)1767个、网上代表联络站280个,收集社情民意17372条,办结14390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规范化建设代表联络站(室)的同时,积极引导县乡人大创新代表履职平台运行机制,通过把代表联络站(室)建在产业基地上、建在群众家门口、设立“中间人”制度等举措,切实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

七星关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代表联络“中间人”制度,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如,三板桥街道由于没有本级人大代表,属地只有6名区人大代表,为有效破解代表少、选民多的问题,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众等63人发展为代表联络“中间人”,在人大街道工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收集民意、排查纠纷、化解矛盾等工作。

大方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在代表家中设立代表联络点,延伸服务链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安乐乡在全乡在代表家中建设49个“代表联络点”,按照一块代表联络点公示牌、一个代表履职民情包、一把群众走访晴雨伞、一个履职记录连心本、一本选民来访登记册配置履职装备,推动代表走访联系选民200余人次,收集民情民意100条,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点汇民意、解民忧的“民心窗”作用。

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把代表联络站建到产业基地上,进一步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率先在马场镇建设玛瑙红樱桃产业基地代表联络站,通过机构前置、服务前移,促进代表履职更加高效、联系群众更加便捷、进站活动更加常态,保证群众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截至目前,马场镇产业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接待选民群众36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条,督办解决30个。


助力发展:推进一项主题活动

助推高质量发展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按照《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决议》有关要求,结合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和市委“1+6+1”政策措施,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目标,制定《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工作方案》,发挥全市19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分布面广、扎根基层、熟悉政策的桥梁纽带、示范带动作用,找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着力点,切实以代表高质量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立志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鸡姑村变得更好。”吉学忠是市人大代表、七星关区大河乡鸡姑村村民。2009年,吉学忠筹集25万元资金发展生态猪养殖产业、成立大河生态猪养殖场。2012年,吉学忠当选为毕节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之后又连任当选为毕节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在履职中,吉学忠不忘代表初心,带领乡亲一起发展致富。如今,养殖场商品猪存栏量1000余头,在解决当地部分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带动周边10户农户成为养殖大户,全村养殖商品猪8000余头,产值超过3000万元。

李育廷是纳雍县勺窝镇五一村村民,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怀揣回乡创业的梦想,投资60万元在家乡建设五一村葡萄园。经过10年的苦心耕耘,李育廷不仅闯出一片硕果累累的新天地,还带领部分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帮助群众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2016年10月,李育廷当选为纳雍县人大代表。李育廷践行代表责任,一边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一边把所掌握的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有种植意愿的人,带领更多的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

吉学忠、李育廷只是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正采取注重引导明方向、搭建平台抓载体、建立机制强保障等工作措施,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切实在高质量发展中履职尽责。(作者: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信息科  罗运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