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农村“五治”工作
10月19日,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息烽县选举产生的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和部分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并邀请省人大代表,对全县农村“五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集中视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凤刚,副主任杨阳、蔡勇洪、郭红梅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提名人选况远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绪祥出席。
在永靖镇坪上村,刘凤刚一行实地查看了“16661”模式运行情况和“622(1+1+N)”模式运行、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盘活利用及治厕、治垃圾和治风等情况;在西山镇文安村,听取了农村“五治”工作情况汇报,入户查看部分群众“治垃圾”“治水”“治厕”等情况,还实地查看了文安村花卉种植和木耳等产业发展情况。
视察结束后,随即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息烽县农村“五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代表们畅所欲言,结合视察发现的问题,谈感受、说想法、讲体会,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视察组指出,今年以来,县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五治”的决策部署,对标上级要求,围绕强化“一把手”统筹、“两个”保障、“三个”重点、“四个”清单和“五个”提质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农村“五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县农村“五治”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成绩值得肯定。
视察组强调,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落地宣传员和民生事项监督员的作用,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生动地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以推动发展、服务发展为己任,紧扣县委决策的重点、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要坚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及时把上级精神传下去、把社情民意带上来,架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要主动解决民忧,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息烽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视察组建议,县人民政府要全面推动农村“五治”工作提质增效,更好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五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改进工作统筹、工作推进和工作督导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真正把农村“五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投工、管理、运行和维护等工作中,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二是久久为功,把农村“五治”作为优化现代化民生服务的抓手。进一步细化目标,全面梳理现状图、作战图和明白卡,摸清底数、理清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精准性、系统性,对照考评结果、全面梳理问题、明确工作举措、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再创佳绩。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坚持不懈强基础、管根本、利长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长效运行管理制度,总结好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广和运用好石硐镇“12345”农村“五治”长效管护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运行管护力度不够的问题,努力形成运行、管护常态长效。
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息烽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民政局及县农村“五治”办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