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杨正飞和他的“村光故事”
12月22日这天,目送最后一个村民高兴地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已是晚霞漫天时分。这时,杨正飞才想到小女儿还在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接受观察治疗。
自2021年底杨正飞担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祐溪街道白果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选铜仁市第三届人大代表至今,在水果生产基地上,在稻油轮作水渠边,村里人经常都能看到杨正飞忙碌的身影和奋进的步履,村里人拍下的一幅幅杨正飞以村为家的定格照片和光影一瞬,生动真实地勾勒着他工作的轨迹,叙述着作为一位市人大代表和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平凡、普通的奋斗生活的勇毅坚定。村民们说,他是大家共同致富路上的“带路人”;他是攥紧裤腰带“为了村里发展掏空自己荷包”、舍小家顾大家的“施公员”;他是勇于先行先试、倾心倾力倾情带着村民克服困难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的“领跑人”。
为了改写白果树村的面貌,杨正飞心里一直渴望写好“村光故事”,“村光故事”的构想是:清清的坝坨河潺潺流淌,永恒如一地润泽着河流两岸葱茏的土地,滋养着世代繁衍于兹的乡亲。在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图画,一年四季在白果树村这个古风悠悠的百年老寨生动演绎、坚定描绘。
“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来干”
自2021年担任白果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杨正飞深知肩上的责任很重。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勇往直前、勤奋工作的干劲,敢想敢拼、求新求变的特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他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村里的事业,“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责任,尽我所能,无愧于心。”他经常说 “累点没关系,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
杨正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杨正飞在工作中,爱动脑筋,善于思索,总是主动去干。
历经乡村基层艰苦淬炼,杨正飞刚毅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定和硬朗。杨成飞始终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言行一致,奋力担当作为,总是竭尽全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总是千方百计为村民排忧解难,直到一位位村民满意而归;始终恪守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党性和道德操守,以真心真情、倾力亲为谋求依法治村、以德治村、产业建村长远大计,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勤劳致富。他用果敢和担当,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他不忘本色、辛勤奉献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众口称赞。
根植山村,吐露芳华。杨正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螺丝帽”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书写出一位共产党员不一样的人生。
杨正飞在对待家事和村事上,他始终把天平向村里的事业倾斜。在家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工作狂。
杨正飞一天忙于村里工作,很少照料过家里的事情。他的妻子一天就在忙碌上班、忙于照料女儿之间奔跑。他说妻子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但当他的妻子谈到几次家里急需杨正飞帮助,但杨正飞却没有及时赶回帮助自己的往事时,依然会泪光闪闪。而杨正飞也是深感内疚。
杨正飞坚持走群众路线,落实了一件件群众希望解决的难题,办好了一桩桩群众一辈子渴望实现的实事。他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迎难而上的闯劲和干劲,主动请缨的顽强意志和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由衷口碑,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许。
作为一名村支书,每天都要与办事群众直接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难事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帮则帮,不能帮的想办法也要帮。”杨正飞说。
他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 “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来干”,把精力和心血奉献在了村里产业发展一线。
杨正飞总是主动提出廉洁承诺,带头接受大家监督。从不以公济私,推行“阳光办事”。
在大家眼里,他热心助人,乐于解难,时时处处用人格力量干事、处事。这些年来,他把表率作用立在工作一线,将村民放在心中。每一天,杨正飞都和无数奔波在村里的村干部一样,心心念念干好每一件“小事”,用实际行动履行助推乡村振兴的职责与使命。
“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和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并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这是杨正飞的肺腑心声。
杨正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平凡而又普通,但他用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战胜了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出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共产党员的初心。
强村富民背后的代表担当
白果树村,因这里生长着美丽芳香的白果树而得名。近年来,白果树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说: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铜仁市人大代表、白果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正飞。
自2021年当选铜仁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以来,杨正飞积极响应各级人大常委会号召,在广泛联系群众、踊跃建言献策、依法充分履职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代表担当。
争当新时代“有为代表”,始终保持感恩奋进的饱满精神状态,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选为人大代表,这个特殊的身份对我来说是荣誉,同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为民谏言,才无愧于群众的信任。”杨正飞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誓言。
敢于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如今,该村药橙、黄心柚、三红蜜柚等精品水果产业蓬勃推进,正在结出美丽的花果。
用心用情办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杨正飞时刻牢记代表使命,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忠诚履行代表职责。他密切关心群众,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
倾听民声汇民意,做群众的“代言人”。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杨正飞坚持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时刻倾听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声音”,全心全意尽自己最大力量把有益于群众的事办实、办好。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这是杨正飞最常说的话。也正如这句话所说,杨正飞始终以担当作为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干事创业上作表率、为民履职上有担当、为民谋福上有作为,生动展现了来自基层党组织的人大代表风采。
强村富民始终是萦绕在杨正飞心头的目标。强村富民背后的代表担当,杨正飞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忙着四处敲门“取经”,虚心向农业专家、种植大户请教,请他们为白果树村兴村富民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眼下,凝结着杨正飞和一位位村干部与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的一个个产业发展生机盎然,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23年,蜜柚产量可达40万斤,预计销售80万元;干花椒产量5000千斤,销售10万元;林下套种南瓜20万斤销售7万元,套种花生8千斤,销售4万元。解决周边村民务工人数达到100人,全年支出务工工资40万元,年度可实现分红35万元。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杨正飞也是煞费苦心,争取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白果树村全面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完成治理河道,建起村民文化娱乐广场、党建主题文化广场等陆续竣工。村民们健身、跳舞、下棋,其乐融融,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
平安和谐稳定是发展的根基。杨正飞依托“村民评理说事点”,帮助村民表达诉求、化解恩怨;设立的村民道德讲堂成为加强全体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为了让村民少跑腿、一件事一次办,杨正飞在接待村民办事方面创新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
他还在村委会装上大喇叭,依托农村广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各村组,同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应急预警能力,拓展科技培训渠道,更好服务农村民生。
工作之余,杨正飞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为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奠定基础。他每周都要在村里走上一遍,目的就是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增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
“只有广泛接触群众,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杨正飞走在田间地头,眼到脚到心到,认真思考,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履职尽责,传递来自老百姓的心声和期盼。他以“责任在肩,人民在心”的使命感,投身于热爱的家乡,带领乡亲们凝心聚力,共同描绘出美丽乡村画卷。
目前,白果树村已成为祐溪街道农业产业示范核心区、产业园示范村,先后荣获省、市级民主法治文明示范村、省市县级示范产业村等荣誉称号。
扎根故土献青春 倾力书写“村光故事”
杨正飞因家风熏陶,踏实好学,后来顺利考上大学深造。“我在毕节市教书期间,每次回乡看到多年依然如故的村子和乡亲们的生活窘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杨正飞说。
2010年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发展。之后,在县城从事多种经营,不断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2018年他毅然放弃在县城创办的企业,回村发展土鸡养殖,承包50亩土地种植花椒,与村里人一起发展产业,成为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如何将1200余亩石漠化土地激活,他提出种植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种植花椒500亩,药橙130亩,三红蜜柚300亩,白果香柚320亩,龙脑樟中药材200亩。为了让石漠化土地发挥更好的效益,在地里套种南瓜、豆角、花生等。曾经的石漠化荒山,如今变成 “金山银山”。
他主动加入沿河自治县白果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提出让村民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实行“村社合一,按股分红”的模式,让群众增收。如今,该村合作社有现金入股236户,入股资金共168.2万元,其中涉及脱贫户52户164人,实现了全民共股。
建设并投入使用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生猪2400头;建成并投入使用2万羽生态鸡养殖场1个。到目前为止,该村集体经济共收入22万元,产业产值共270余万元。同时,他带头筹集资金,协调土地,修建一条约15公里的园区产业路。
身上正能量澎湃,在奋斗中追光前行。为了白果树村更加美好,杨正飞和一位位村干部不舍昼夜、奋勇前行,在他们的身上,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中国韧劲,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的中国力量,得到了完美诠释。
杨正飞,这位扎根田野山间潜心产业发展的“孤勇者”,这位带领村民敢与天斗、敢与地斗、迎难而上共谋山村发展的“逆行者”,这位为了村民幸福生活坚持不懈建设和美山村的“早行人”,这位为了不让一户农家学龄孩子辍学、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的 “点灯人”……他是中国广大山区农村干部踏浪前行的逼真写照,也是带领山村群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好未来的时代主角,他的身上所折射出的与正能量同行的时代精神、担当、格局,带动更多的人们崇真、向善、务实。
村干部工作艰苦,他坚持不懈练好工作本领之时,有一个常态习惯就是:坚持矢志不移漫步书海,在千遍的阅读中,在曼妙的书香中寻找慧根,锤炼慧眼。
杨正飞说,在一次次上级党委组织的学习培训中,在一次次阅读红著中,灵魂受到一次次洗礼、熏陶,受到一次次震撼。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永生难忘。“因为一本本好书,让自己有了坚毅前行的学习榜样、有了坚定追求的理想信仰,更是找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方向。”杨正飞眼光笃诚地说。
他和村里在外贤达人士一致同心,坚持“厚德重智,德育先行”,在全体村民中倡导尊师重教、教育先行的良好氛围,还走进每一个家庭宣讲重视教育、培育儿女读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意义。“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每个孩子都有信仰,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读书’、人活着的意义。”杨正飞说,教育的成败不在“当下”,而在未来。让信仰根植于思想的厚壤,未来才有无限希望。
在白果树村,这里的人文气息很浓,这里的山川风物很美。虽然贫穷,但村里人数百年来却有着一个优良的好传统就是:尊师重教,尊尚教育。2003年时,白果树村成功人士杨再权慷慨捐资20万元建起一栋村小教学楼。自此,白果树村全体村民和众位乡贤自发募捐,成立“白果树村教育基金会”。从小学至大学,分别设有500元至3000元的助学奖励。“白果树村教育基金会”近年来为品学兼优的学子共发放奖学金16万余元,受益人数200余人次。每半年一次的“村里乡贤座谈会”上,都要共商教育发展大计,为村里教育振兴搭建拓宽视野、交流互鉴、凝聚力量的有机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白果树村255户中,目前大专以上有80多人,有10位硕士研究生,5位博士。自古以来重教崇礼的厚朴民风,让这里人们涵育养成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不计酬答的优秀品格。白果树村人、西藏某部队原某团团长杨尚回村后,兼任村合作社理事长,为了村里发展,不要一分工资,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沿河自治县人事局原局长杨再顺回到村里,兼任村合作社监事长,不要一分报酬,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深受村民称赞。
在乡风文明建设和治理村庄的道路上,他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制文化、校园文化学习教育作为全体村干部的每周必修内容,要求每一位村干部加强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工作素养和业务能力。白果树村结合本村特色产业和乡风民情,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村居环境,形成了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廉洁文化浓厚氛围。
杨正飞在每次的村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上,在每年村里“干群连心饭”时,在每年的“乡贤座谈会”上,“信仰的力量”是他的表达主题,他说,有信仰的人一定会发光,“做一束光,传递温暖、照亮他人。”
千山绿水拥抱下的白果树村,在晚霞的照耀下分外迷人。环境清洁的村委会办公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村子越来越整洁美丽,民风越来越淳朴友善;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村里的果蔬产业越来越兴旺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了,村民们的笑脸越来越多了······
有信仰的人一定会发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杨正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