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面建议”到“路上风景”——遵义市人大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
春日清晨,晨雾还未散尽,遵义市红花岗区吾悦广场门口的站台上已经陆陆续续站满了人。绿白相间的15路公交车载着朝霞开进站台,大家在晨曦中有序上下车,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这一幕忙碌而和谐的景象,缘起于一份人大代表建议!
罗青代表(左二)与遵义市公交集团、社区负责同志等一起踏勘公交线路。
代表建言:聚焦民生痛点,精准把脉需求
时间回溯到2024年2月,遵义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罗青提交了一份《关于调整优化15路公交车路线的建议》。
“建议根据共青大道、共青二路周边小区增多、入住率增高,人流量增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5路公交车线路调整优化的具体方案,一看就是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反复论证的。”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同志这样描述看到这份建议的第一感觉。
“我经常到所在的忠庄镇永和社区参加活动、接待选民,有群众反映说社区周边公交车难等、出行不方便,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于是开始调研。”罗青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和社区的同志、群众代表一起多次踩点踏勘,规划线路和确定站点,提出的建议既反映了群众的心声,更凝聚着各方的智慧。
罗青是遵义市第四、五、六连续三届的人大代表。她指出,随着城市扩容和新建社区增多,出现部分区域公交覆盖不足、线路规划滞后、高峰时段拥挤等问题是很正常的。这两年来,她先后提出了几条公交线路优化的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此外,她在多方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聚焦群众所思所愿所盼,围绕青少年视力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物业管理、饮用水源保护等提出多条建议。
“我既是一名人大代表,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大家反映的也是我自己切身感受到的。所以这些年的建议都是围绕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些身边小事提的。”罗青谦逊地笑着说。
高效督办:部门联动破难题,科学规划保落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建议提出后,遵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明确市人大城建环资委重点督办,要求切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责,提高督办实效,督促推进建议落地落实。
督办组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召集市、区两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逐一明确建议的主办、承办、会办单位。要求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群众出行需求为目标,摸清情况、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线路调整方案。
遵义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召集市公交集团、四城区交通运输部门,与提出建议的代表座谈,进一步了解需求,对接办理事宜。并会同当地基层政府部门先后深入吾悦广场、忠一路等地多次踏勘,研究线路调整优化细节,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组同步跟进,掌握办理动态,跟踪办理进度,提出督办建议,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出行需求。
惠民成果:线路优化添便利,群众获得感提升
今年初,15路公交车按照调整优化的线路正式运行,线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幅延伸。
“调整后的线路与我的建议完全一致,说明我们前期的反复调研得到了肯定。”罗青兴奋地表示,该路线调整后可以覆盖西派府、忠庄文化小学、恒大翡翠华庭、碧桂园央壹品天悦小区和吾悦广场等区域,受益群众2万余人,有效缓解了大家“出行难”“换乘烦”的问题。
家住“碧桂园·遵义1号”小区的李女士感慨:“确实方便多了!以前上班坐公交要换乘而且车很难等,现在一趟直达,可以节省近1小时的通勤时间!”
长效发力:民生实事不停步,持续织密幸福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项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遵义市交通运输局以通过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态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的方式,不仅优化了15路公交线路,还对其他现有公交线网进行优化,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动态发车,提高了公交线网覆盖率和通行效率。
今年4月,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遵义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将邀请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联合督查组,对2024年群众关注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部分代表建议进行“回头看”督办,重点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的解决。
“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工作是一项创新,其目的就是要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从‘计划解决’向‘实质落地’前进,从‘一次办理’转为建立同类问题解决机制,形成可复制的‘跟踪督办—整改反馈—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代表建议办结率、代表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一位长期从事代表工作的同志表示。
记者手记
一条公交线路的优化,承载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务实效能,展现了主管部门的责任担当。从“纸面建议”到“路上风景”,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于细微处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以民生“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以刚性监督的力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生温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任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