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代表+”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近年来,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理念,积极探索“代表+”角色模式,构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与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紧密融合,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人大代表+网格管理” 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完善“人大代表+网格管理”机制,助力平安锦屏建设。全县893名四级人大代表被编入平安锦屏网格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渠道,搭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纽带。代表进“格”入“网”,常态化接待选民,与选民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收集社情民意,化解各类基层“微纠纷”。人大代表+网格管理,代表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中“亮身份、作承诺、见行动”,宣传政策、排查化解矛盾、反馈群众需求、协调解决问题,形成“群众提事、网格理事、代表议事、组织办事”工作闭环,实现人大代表履职角色从“网格外”监督员到“网格里”的参与者、促进者、宣传者,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今年来,全县四级代表进网格宣讲政策680余场次,让党的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唱好乡村和谐曲,化解“微纠纷”140余宗。
“人大代表+产业发展” 助力产业振兴赋能添彩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全县农村人大代表要找准人大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切合点,深挖本地资源禀赋,把乡村振兴文章写进田间地头。采取“代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带头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创办果蔬、水产、林下经济等示范基地105个,打造特色产业矩阵,发展锥栗产业带10000余亩,核桃基地5000余亩,高山云雾茶3000亩,精品水果35000余亩,油茶100000余亩,百万贵鹅向天歌,万顷碧水凭鱼跃……五大特色产业积厚成势,农文旅融合发展,涌现出谭传高、吴化谭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在青山绿水间、在苗乡侗寨里、在山林田地上,示范引领作表率,用实际行动书写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心怀农村百姓事,致力振兴发展路。县第十八届人大以来,县人大代表围绕锦屏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锥栗产业的建议》《关于加大园林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改良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等80条高质量建议,有效推动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助力产业振兴跑出最美“加速度”。
“人大代表+服务代办” 提升乡村振兴幸福质感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群众心声为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不断推动“集民智、聚民意、惠民生、暖民心”行动,积极探索“下沉式”接待选民制度、“人大代表+服务代办”制度,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让代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奋力笃行,“面对面”接待群众,倾听群众具体诉求,努力将“帮办代办、便民服务”打造为服务群众、履职为民的有力抓手,忠实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四年来,全县人大代表开展访民生30000余人次,帮助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2000件次,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代办事项3000件次,“群众所盼”变“群众所赞”,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中提升幸福质感。
“人大代表+环境整治”,推动和美乡村提颜增质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示范、宣传和监督作用,鼓励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和美乡村提颜增质献计出力。全县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当好政策宣传员、整治示范员、民意收集员、工作监督员“四员”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不仅把自家的庭院打造成了村里的“美丽庭院”示范户,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逐步实现“户户干净、村村整洁、全域提升”目标,绘就了锦屏和美乡村“新颜值”。截至目前,全县人大代表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10000余人次,涌现出环境整治代表示范户200余户,扮靓了乡村的颜值,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人大代表+移风易俗” 构筑乡村振兴之“魂”
2022年来,锦屏县人大常委会以“移风易俗·代表树新风”为主题,持续开展“抵制高价彩礼”“摒弃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生动实践,人大代表率先垂范,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人大代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室)阵地,把移风易俗宣讲与拉家常紧密融合,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染群众,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化风成俗。聚焦“一约四会”制度,深入调研移风易俗,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讨论,精准把脉高价彩礼、奢侈丧葬等陋习,因地制宜,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同时充分发挥乡村人大代表对本村本寨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动态监测辖区红白事操办相关事宜,及时预警、劝导、化解可能发生的违规操办行为。如今,在“乡村振兴·代表树新风”引领示范、监督推动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筑牢了乡风文明之“基”,构筑乡村振兴之“魂”!(来源: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