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为民服务“新动能” ——福泉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
6月26日,福泉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福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修订草案)》,以制度创新推动代表履职与群众联系深度融合,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修订紧扣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将福泉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全面融入制度建设。近年来,福泉市人大常委会以“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立足岗位特长,投身工业园区建设、“富矿精开”等重点领域,在服务发展中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道坪镇人大代表唐明杨,他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对群众心理的精准把握,化身矿区群众口中专治“矛盾纠纷”的“老中医”,在瓮福磷矿英坪干堆项目征地拆迁中,面对部分群众对补偿标准的疑虑,唐明杨挨家挨户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政策,结合每家实际情况帮忙算经济账、长远账,最终促成全部顺利签约;瓮福磷矿穿岩洞矿生产过程中,他用耐心和细心促成一户长久未搬迁成功的搬迁户同意搬迁,成为代表主动作为的生动缩影。像这样化解矿区、园区项目建设难题的案例还有很多,人大代表们用行动切实搭建起连接企业与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的“连心桥”。这些好的做法经验在新修订的办法中都得以体现。
新修订办法聚焦规范与创新,构建起“内容 + 方式”双轮驱动的联系机制。在联系内容上,明确政策宣传、意见征集、问题反馈等六项重点任务;在联系方式上,通过公示代表信息、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参加调研视察、参加和列席相关会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及代表联络站(室)活动等多元渠道,推动代表联系群众从“单向沟通”迈向“双向互动”。
近年来,福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代表联络站(室)扎根工地、村寨、小区、矿区与产业一线。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代表联络室依托“随机接访+定向走访”模式,常态化服务企业,着力解决园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用工困难等问题。自建立以来,累计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群众诉求超300件,推荐就业 5600 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 500 余起,助力完成 6800 余亩土地征收、260 余户群众搬迁,助力千亿级园区建设。福泉市陆坪镇赵家庄联络室设立每月10日选民“接待日”,常态化接待群众,让群众“家门口”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代表联络站(室)作为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在新修订办法中作为新的方式成为强化代表履职意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载体。
新修订的办法厚植人民底色,不断深化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彰显制度生命力。福泉市人大常委会同步深化“五个三”代表工作法,深入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项目从“政府定”到“群众选”的转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收集网络、常态化代表履职培训等举措,持续提升代表服务群众能力。
《福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的修订通过,标志着福泉市代表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代表依法履职、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也为助推福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广泛的群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