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以“人大之问”守好绿水青山 让“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贵阳市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询问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花溪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获评第六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至此生态环境领域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齐聚花溪。



一直以来,花溪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以刚性监督守护绿水青山。7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在做好这一“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开展了专题询问,这是继2017年首次开展环境保护专题询问后的又一次针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专题询问,充分展现了人大一以贯之、持续用力的责任担当。


深入开展调研,确保问在“点子”上

“区人民政府围绕‘生态立区’战略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工作成效?”

“针对群众反映建筑工地违规夜间施工噪音扰民、运输车辆抛洒滴漏等现象较多,区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相关部门如何协调配合开展工作?”

“区人民政府在工业园区引进企业入驻时,如何把好环保关?在日常生产中,如何加强监管?对入驻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又如何支持激励?”

专题询问,关键要问得准,问在点子上。这些“冒热气”“接地气”的问题,是区人大常委会历时1个多月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结果。从6月开始,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牵头,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工委委员、相关部门人员,分成3个调研组,锚定“1+2+3”调研重点(1个贯彻:贯彻落实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情况;2类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3个重点:根据职责及属地情况拟定的3个调研重点),先后深入23个政府部门及乡镇(街道),通过走访了解、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形式,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同时,组织各部门、乡镇(街道)共计1015名人大代表、干部群众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使本次调研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区人大常委会根据调研情况,精心梳理归纳,形成专题询问提纲,既夯实了询问的“民声”基础,也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在筹备这场“考试”上下足了功夫。



聚焦痛点,为民发问,确保答在“关键”处

一言一语察民意,一问一答应民生。

正式询问前,根据部门和乡镇(街道)职责,区人大常委会现场组织30家应询部门及乡镇(街道)参会人员针对性开展知识测试,现场限时5分钟作答。通过知识测试,督促各部门进一步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学法用法意识。

近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在一“问”一“答”间顺利进行,询问现场,18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作为“考官”,直击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痛点”,频频向职能部门“出题”,问出了群众期盼,询到了关键要害。区生态环境分局等12个部门负责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现场“应答”,应出了症结、答出了对策。

列席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专题问询会是人大加强监督的有力体现,此次专题询问是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全面“检视”,更是凝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契机,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分门别类梳理生态家底,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生态韧性建设,强化环保宣传,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自觉。


跟踪问效,同题共答,确保落在“实效”中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改”,最终目的是推动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开展。本次专题询问,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区委关心、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出发,助力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审视和反思,从而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推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区政府表示,将把人大评议当作促进各项工作向上向好的动力和机遇,进一步厚植花溪区生态优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抓好突出问题整改,确保问题不反弹。高标准落实重点工作,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纵深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花溪样板。

区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以专题询问为契机,坚持问后有行动、问后有措施、问后有结果,持续跟踪问效,督促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展好整改工作,结合每年开展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调研,切实做好“回头看”工作,推动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撰稿人:尹邦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