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人大常委会:构建经济监督新格局 激活经济监督新动能
近年来,乌当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于2024年12月通过《乌当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积极探索构建“重点监督立支柱、日常监督提效能、创新监督拓维度”的财经监督工作体系,财经监督工作从程序性、单一性向实质性、系统性转变,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实重点监督,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把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放到全区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努力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确保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项目安排、工作措施和财政支出更加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加强经济运行监督。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聚焦“十四五”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对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发展、产业园建设项目、两药一械”产业布局等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惠企便民、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首次就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落实、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企业反应问题及诉求解决等社会关切开展询问,强化问题整改的跟踪监督,强力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经济运行情况调研分析会)
加强预算管理监督。紧扣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四个环节,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工作,对区属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开展初步审查,从源头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制定《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关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查监督办法(试行)》,每年抽取1-2家重点部门审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审查建议,促进部门预算编制合理精准和预算执行率的提高。推进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做好政府预算调整审查工作,要求财政部门上报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提高预算使用透明度,严格预算约束,促进收支平衡。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定期分析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加强重点经济工作监督。建立听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连续五年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实现四大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全覆盖,推动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租赁管理的指导意见》,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与市场有效接轨,盘活闲置资产,增加企业收益。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每年度听取区政府上年度债务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详细了解政府债务规模、债务结构、资金管理和使用、债务还本付息、债务风险防范等情况,促进债务资金有效利用,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
——强化日常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把审议意见跟踪督办作为提升监督实效的关键环节,健全长效机制、做实跟踪问效,切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健全跟踪机制。严格执行《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处理办法》,健全“审议—交办—跟踪—反馈—评价”的全链条督办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听取专项汇报等方式,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开展常态化跟踪监督。聚焦审计查出的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常态化开展监督“回头看”。主动加强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切实做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深入走访调研。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服务业运行动态调度纳入日常监督重点,深入辖区重点企业了解政策落实成效、要素保障情况、企业问题与诉求,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2024年以来,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38个。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力度,持续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视察,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调度,重点对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重大项目进行跟踪问效,促使项目投入运行发挥效益。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定武带队到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
数据资源赋能。高标准建设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持续优化查询、分析、比对、预警功能,实现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审查范围和内容监督的全覆盖。制定《乌当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每月组织财政局、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管理方召开例会,对预算执行、转移支付、重点支出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系统预警和数据分析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核实,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确保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兜牢“三保底线”。
汇集多方合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经济工作监督的途径和渠道,将社会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要内容。深化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同,从计划统筹、健全制度、协作配合、成果共享等环节发力,提升人大监督工作质效。切实加强财经领域代表建议办理督促工作,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代表建议纳入重点督办件及“回头看”,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着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向上向好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拓宽监督覆盖维度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引导代表立足自身岗位与代表履职“双岗建功”,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向产业一线拓展。
建强专业代表小组。从全区人大代表中遴选企业家、金融从业者、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等组建财经专业代表小组,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构建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要求,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议题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和论证,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经济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设立特色联络站点。探索在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链建立园区代表联络站、产业链代表工作室,围绕区人大财经监督计划,帮助各站点确定重点监督主题、工作重点,在开展经济运行监督、专项工作监督调研时邀请站点代表参加,将其打造为收集园区发展难题、企业诉求和政策效果的一线阵地,使财经监督更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
建立经济运行观察点。在全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代表性企业设立“企业经济运行观察点”,聘请企业界人大代表担任“经济运行观察员”,通过定期走访、线上反馈等方式,常态化收集宏观政策微观效应、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困难等第一手信息,有效弥补传统调研的局限性,为精准开展经济监督提供重要补充。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经济工作观察点工作启动会)
通过上述实践,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初步构建起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新格局,重点监督、日常监督、创新监督有机衔接、互为补充,显著提升了全区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整体质效。下一步,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监督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机制,依法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