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整版刊发:高质量发展 代表在行动
3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要求注重发挥代表作用,调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性,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广泛凝聚发展合力。
5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定在全省人大系统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并作部署安排。
这是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就全省人大工作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决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
开展好“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6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研究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工作方案,紧密结合2023年工作安排,对活动的总体要求、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作出安排。
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是省人大常委会检验主题教育取得实际成效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的创新载体和重要抓手。
当前,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要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充分认识当前全省人大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全省各级人大资源和力量,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要精心组织抓好实施,坚持全省人大“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立足代表履职实际,充分发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形成“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6月17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2023年“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座谈会,通报活动安排,听取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及常委会工作机构就活动推进情况的汇报。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要求,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要围绕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发挥代表作用,凝聚全省9.8万多名人大代表的强大合力,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为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每件法规(含报批法规,下同)均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法规修改、论证、调研等工作,充分听取代表对法规草案文本的意见建议。注重发挥有专业背景的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与代表的沟通,意见被采纳的,及时反馈代表。
及时将法规草案依法公开征求代表意见建议,确保征求意见的时间充分。完成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置具体工作,指导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收集和反映代表意见建议,做到“不过滤、不修饰、不曲解”,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让立法真实反映人民意愿。对专业性较强的立法调研内容,邀请有专业背景的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调研,增强调研实效。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进一步优化法规草案统一审议工作程序,加强常委会会前和常委会期间的法规草案统一审议工作,提高法规草案审议质量和效率。及时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采纳情况进行反馈,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加强立法能力建设,今年组织两期立法业务培训。
认真执行《贵州省人大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联系代表工作办法》,保障联系代表全程参与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每季度编写全省预算执行分析报告送代表参阅。利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移动APP等方式,组织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联系代表学习预算法等。
开展省直部门2022年决算情况等调研,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邀请省人大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联系代表参加。认真办理代表所提《关于推广知识产权融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建议》。
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紧扣《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修改准备工作,开展加快贵州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通过调研摸清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破除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需通过立法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制定符合我省实际、务实管用的法规奠定良好基础。
在调研中进一步聚焦“充分发挥清镇职教城教学、人才、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清镇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贯通衔接,引导职教城职业院校为试验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主题,从人大的角度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助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服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建议工作情况的报告,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邀请参与到立法监督工作中来,广泛动员人大代表在平安贵州创建、法治贵州建设方面的担当与作为。
积极开展《贵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立法调研,审慎稳妥推进起草工作,起草中将更好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突出贵州特色,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
每一项立法项目均由委员会成员负责组织所在区域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调研论证工作。在立法计划制定等环节中,邀请不同领域、专业的人大代表参与,并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在指导自治地方立法过程中,发挥好当地各级人大代表熟悉本区域社情民意的优势,采取邀请参加立法调研和论证等形式,帮助提高自治地方立法质量。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若干重要方面,协助常委会开展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邀请当地人大代表参与,提升执法检查的力度和效果。
针对民族立法四十周年成效与经验、民族自治地方产业立法、基层宗教事务治理等开展专题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调研和座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广泛了解所需所求,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参考。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围绕畜禽屠宰和农村供水立法,在法规修改起草调研、论证、审议等阶段,邀请代表参加调研。组织和邀请代表参与《贵州省畜禽种业保护发展条例》和《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立法调研、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等活动。邀请“三农”领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大代表参与委员会调研活动和专项工作。
认真办理代表所提《将“普安红”纳入贵州省重点茶叶品牌打造的建议》《关于完善明确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裁执分离”原则的建议》《关于出台农村供水保障条例的建议》《关于对〈贵州省促进供销合作社发展条例〉开展执法检查的建议》,强化代表建议跟踪督办,增强办理实效。
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
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开展19期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创新“线上+线下”学习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云端教育作用。
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机制专题调研,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机制改革试点,更好为代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
认真做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760多件建议分办交办、跟踪督办工作。
坚持和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持续深化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等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中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等优势,支持代表带头创业、发展产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平台作用,引导代表主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实际情况,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更好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建言献策。
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组织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委员以及各级人大代表参与2023年贵州环保行活动,认真听取委员和代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人大代表参加2023年环保行情况通报会,充分听取代表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开展湿地保护专题调研,注重邀请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基层代表参与专题调研,提高调研的质效。综合采取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省湿地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调研报告,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咨询专家等对报告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所提的建议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
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
充分发挥全省侨界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性,加强委员会与代表联系,邀请代表参与执法检查。举办“全省人大外事侨务工作培训班”、召开“全省人大外事侨务工作座谈会”,邀请市(州)、县(区)侨界人大代表参加,提升履职能力。认真办理代表所提《关于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成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核心区省级物流园区的建议》等。
加强对侨界各级人大代表的宣传,与有关媒体合作,创办“凝聚侨心 服务桑梓”主题活动宣传专栏,充分运用微信、报刊等多种载体,宣传各级侨界人大代表在贵州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为我省吸引外商侨商来黔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贡献侨界的力量。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深化代表对社会建设工作的参与,在立法过程中,征求代表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就《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贵州省慈善条例(草案)》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法规草案。组织举办2023年度全省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培训班,邀请代表参与培训,拓展代表履职视野,提升履职实效。
邀请代表参与有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贵州省体育条例》《贵州省消防条例》修法调研以及全省医疗保障、就业“两个优先”实施情况专题调研,依靠代表齐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办好代表所提《关于支持台江打造“村BA”体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市(州)人大
贵阳市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分类别、分层次、分主题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从“全覆盖”向“精准化转变”。
围绕市人大常委会“一要点三计划”,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代表的有序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加快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建设,精准选择代表视察题目,狠抓代表建议督办,强化代表履职管理,优化代表服务工作。
组织代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强省会”重点任务开展专题调研,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遵义市
将《决议》精神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面落实到年度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
全市各级人大设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把代表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纳入代表履职档案。
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纳入各级各类代表培训工作中,为代表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和能力基础。
充分发挥好联络站服务代表的“学习平台、履职阵地、桥梁纽带、服务窗口”作用,为基层人大开展好活动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六盘水市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强化统筹安排部署。
配齐123名乡、镇街道人大副主席(工委副主任)、92名人大秘书依法履职,为活动开展打好组织基础。
先后出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办法、代表履职考评办法(试行)等10余项制度,促进代表履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全面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牵引、以议政代表为实体延伸,推动活动参与向城市街道等各方面全覆盖。
安顺市
认真落实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教育高质量,代表在建言”活动。
扎实开展“助推产业”行动,印发《安顺市人大系统服务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外出开展招商推介,高质量服务好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
下发《关于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通知》,积极组织代表投身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制定下发《关于深化穿透式调研工作的具体措施》,聚焦避暑旅居产业、医疗产业、基础教育等内容开展穿透式调研。
毕节市
充分发挥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优势,建好全市各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引导广大代表通过联系点积极参与立法工作,着重做好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院前医疗急救等立法工作。
进一步管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通过市县联动共同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解决一批事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
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的实施,在项目征集、项目实施等方面,动员更多代表参与。
铜仁市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活动,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机构,保证活动有效开展。
持续深化“四化”专项监督,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讲真话、道实情、出实招。
加强上下联动,各级人大联动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联合组织代表进驻代表联络站室,认真倾听基层群众呼声,推动解决一批民生问题。
黔东南州
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等工作,围绕全州重点工作和常委会重点任务,科学谋划和统筹确定代表调研视察活动主题。
印发《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工作方案》,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深入推进全州代表联络站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健全完善代表学习计划等,全面推进代表培训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黔南州
制定《黔南州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方案》,统筹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制定代表培训办法,积极开展“如何服务产业发展”“如何收集社情民意”等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结合代表的专业、职业和行业特点,创建法律咨询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代表更好发挥所长,服务群众。
在工业园区建立代表联络室,充分发挥代表在园区的监督服务、沟通协调等作用,更好为企业调解矛盾纠纷。
黔西南州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组织人大代表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行业特点,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立足岗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建好依法履职、议政建言、联系服务等三个平台,高水平强化活动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