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石阡县聚凤乡:绿水青山成了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以前我们叫这里是‘柴火山’,而今这里叫‘聚宝盆’。因为满山遍野的油茶树,既可以采茶泡、摘果实榨茶油,还可以依托满目青山发展旅游。通过茶旅一体发展,绿水青山变成了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近日,在位于石阡县聚凤乡的贵州石阡油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县人大代表、贵州石阡福顶山野生油茶油业公司负责人李官荣看着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欣慰地告诉记者说。

  聚凤乡位于石阡县西南部,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顶山脚下,辖18个行政村,2.2万人,是石阡的西南大门。全乡平均海拔1000米,国土面积157平方公里,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茶生长,有野生油茶资源10万余亩。但是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宝贵资源被闲置浪费,很多茶树只能被老百姓当柴烧。近年来,当地党委、人大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使油茶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全乡改造完成油茶基地5.5万余亩,其中核心区3万余亩。成功申报了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区,为了最大化提高油茶产值,相继成立了石阡县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和贵州聚龙油业有限公司,注册了仡家野生油茶品牌,获批有机产品认证。

  油茶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确保了脱贫攻坚战役圆满收官。李官荣说:“我们每年支付农户的土地承包费就4万多元,2020年我们就生产了80多吨茶油,产值就达1500万元,而我们的年产油能力还可以达到200吨。产品在省内多家超市上架, 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一年需劳动力3000余人次,农闲100元天,农忙120元一天,务工支出达40余万元。另外联结贫困户20户88人,年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

 

  石阡县人大代表、贵州石阡福顶山野生油茶油业公司负责人李官荣(左一)介绍油茶销售情况

  快马加鞭、再接再厉。而今,聚凤乡的人大代表们又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乡人大主席窦长芹介绍,全乡有人大代表45名,乡人大主席、副主席、秘书各1人,人大主席团7人,标准化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宝龙片区联络站和聚凤片区联络站)。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和县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乡人大及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正以茶旅一体融合发展为抓手,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践者、引领者、带动者、推进者。

  据悉,聚凤乡的茶旅一体融合发展,是打造集油茶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区。依托生态油茶产业园区靠近安江高速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廖家屯、宝龙、柳坪、安乐等村的连片野生油茶林为基地,挖掘浓郁的乡村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成特色餐饮、生态产业园区观光、休闲旅游、农耕采摘、摄影写生、文学创作等内涵丰富、具有特色风格的乡村旅游观光点、体验处。

  顺着园区的盘山公路一路前行,野生油茶树连绵不绝,在层峦叠嶂的山林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园区旅游观光步道建设已经完成,络绎不绝的游客与生机勃勃的茶山相映成趣。李官荣说,园区集中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感受农耕”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绿色环保、原生态的“农家乐”,形成大特色支撑、小精品点缀的乡村旅游格局,带动全村村民致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有了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大家对乡村振兴信心满满。

  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石雨浩 苏莉

  视频: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陈兵 张茂 苏莉(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于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剪辑: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陈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