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 | 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人大: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人大在全省“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偏坡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北面,距市中心30公里,辖2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寨,20个村民组,总户数601户,总人口2055人,布依族人口占97%。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卫生乡”“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乡”“贵州省森林小镇”“全省旅游甲级村”等称号,素有“醉美偏坡”之美誉。
近年来,偏坡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高质量开展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组织、引导辖区内区、乡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聚焦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监督助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示范带头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一、产业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兴。区、乡人大代表立足岗位,聚焦产业振兴,帮助、带领、示范全乡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赋能“乡村旅游+”,以农业留乡愁、商业聚人气、以文化提品味,推动“农旅”“商旅"“文旅”深度融合,民宿、文创作坊、观光采摘园、微菜园、微摄影基地等“百花齐放”。如乡人大代表龙朝刚带领下院村村民发展黄桃种植,采取按照“村集体+农户”的“三变”模式建成125亩黄桃观光采摘园,46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有“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务工收入”。截至目前,46户(其中脱贫户4户)农户获得的土地入股分红约65万元,户均增收14130元。又如乡人大代表周国云带领村民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带头成立农家乐协会,建立管理制度和旅游服务标准规范,实现统一公开定价,强化自身监督,协会每月开展“转转会”,相互交流发展理念、经营思路、菜品菜系、庭院装修等。如今,乡内农家乐及民宿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全乡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65户,其中民宿经营户31户,餐饮经营户(农家乐)34户,其中“五星级”9户、“四星级”3户、“三星级”10户,寻篱原舍被评为贵州特色民宿。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建成“五亩地”创新花园体验基地1个、田间鲜花销售体验基地1个、“一米菜园”“微菜园”4个,初步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观光休闲旅游新业态。
二、文化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文化振兴中,区、乡代表一方面传承发扬布依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带领和帮助群众发展文创产业,将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目前,陌上花影、仲家衣人、绣印象等文创作坊、工作室10家,文创产业成为偏坡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如,区人大代表陈萍萍,带头成立姊妹情歌舞队,通过表演方式传承发扬布依民俗文化。在“三月三”“五一”“六月六”“国庆”等重大节日,用布依歌舞向游客展示布依民俗文化。她还指导帮助偏坡村牛厂组贾流萍开办仲家衣人布依蜡染传习坊,帮助她积极研学、传承布依蜡染文化,将“流行元素"融入布依蜡染之中,将蜡染作为一种精神载体,通过一幅幅图案的描绘,向游客述说民族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自2020年“五一”节开业以来,来传习坊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布依服饰深受欢迎,目前有广州、广西、上海游客定制布依服饰,订单排到了今年的10月份,每年接待体验游客约1.8万人次,年收入约15万元。
三、生态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生态振兴中,区、乡代表争当带头人、监督者、志愿者,带领全乡村民公共“护绿增绿”、整治人居环境。如今,偏坡乡森林覆盖率66.3%,乡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如乡人大代表韦金,是偏坡乡的“最美生态护林员”,他把巡山护林作为事业,全身心投入,每到森林防火期,他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和防范措施,进村入户宣传传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政策;跑遍了偏坡山林每个山头、每条小沟、每一处细小的隐患点,确保偏坡林木安全,尽心偏坡乡的绿水青山。护林至今,他所管护的区域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一起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发生。又如乡人大代表韦声海,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带头的作用,以自家的“美丽庭院”,带动引领亲属、邻里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四、人才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人才是保障。在人才振兴中,区、乡人大代表积极加入乡贤协会,以协会作为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平台,发挥人大代表在道德引领、传播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以及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的作用,引导村民舆论,明辨是非、凝聚人心、端正风气,弘扬正能量作用。如乡人大代表陈廷超,以濮越古居家庭教育实践基地为阵地,开展家风、家教、家训讲座,弘扬传承家规好、家风正的优良传统。截至目前,开展宣讲活动7次,参与人数达200人。又如在乡人大代表周国云带动下,外出务工人员贾流萍、陈珊、陈勇、陈慧珍等乡村人才纷纷返乡,开办了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在丰富了乡村业态的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民的思想意识改变,带领村民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五、组织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在组织振兴中,区、乡人大代表指导帮助成立公司和合作,建立实行“人大代表联系企业(合作社)制度”,每名区、乡人大代表联系一家企业(合作社或农家乐协会),全力开展“思路引导、政策支持、项目帮扶、协调对接”等帮扶工作,作用显现,成效明显。如乡人大代表陈剑明,2018年,他指导成立村支两委的部分成员领办“带贫”合作社(萍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吸纳全乡35户贫困户作为社员,构建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共同体”。贫困户“零出资”入社、“零投入"经营,直接享受“红利”,合作社按有关章程分配盈余的 40%给贫困户。2018 年以来,合作社发放贫困户入社“红利"共65万元。又如乡人大代表陈邓,他是指导联系星力集团黔阅公司,帮助公司采取“民营企业(星力集团黔阅公司) +农户"的商业合伙人模式运营寻味贵阳,花喵街,星力集团黔阅公司提供经营场所,统一培训、统一餐品、统一订价,村民“零”投资参与, 享有87%一90%营业收入, 星力集团扣点10%—13%作 为设备折旧、维护和运营成本,与村民形成共同经营、共同创业、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合作关系。在今年“国庆”期间,每家商户每天营业收入约1500元,实现营业收入2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凝聚全乡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找准载体,搭建平台,发挥代表作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心聚力绘就“醉美偏坡”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摄影: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甘玥)
本文为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人大在全省“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