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民法典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2022 年5 月23 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情况报告的综合意见,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整改措施,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整改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照整改落实情况
(一)扎实推进普法宣传,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全省政府系统把民法典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重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一是强化工作安排部署。将贯彻实施民法典纳入《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贵州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贵州省2022 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对深入推进民法典实施作出安排部署。《贵州省2022 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民法典宣传、基层普法队伍“万人大培训”、民法典宣传阵地建设等工作进行安排。将民法典普法宣传纳入各地各部门“八五”普法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实施重大意义“三个讲清楚”重要指示要求,省、市、县三级民法典宣讲团深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宣讲活动,推进民法典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截至目前,共组织民法典宣讲团成员深入全省1500 余个乡镇(街道),开展宣讲指导活动4388 场次。三是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根据《贵州省“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在开展首个“民法典宣传月”广泛举办法治文艺巡演基层行活动、主题公益广告微视频征集展播、“民法典进万家万企”法治惠民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法治宝典》、安装配套“民法通”APP 等普法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精准普法、按需普法,不断推动实现“家家拥有民法典,企企用上民法典”惠民目标。深入推行“互联网+普法”,在“黔微普法”抖音号创作发布《民法典来了》原创短视频150 余期,被“学习强国”、CCTV 今日说法刊发转载。创作拍摄十集全国首档网络互动普法短剧《事情是酱紫》,在人民网、今日头条、腾讯网等平台浏览量突破650 余万。通过普法短剧把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潜移默化为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习惯,不断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毕节市于4 月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投放推出贵州省首部网络《民法典》普法连续短剧《法“点”人生》,采用“影视+传统”“普法宣传+社会民生”等综合艺术表现手法演绎日常生活涉法问题,让大众在看戏中秒懂生活中的《民法典》。
(二)扎实做好教育培训,不断树牢全民法治观念
以抓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培训为关键发力点,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全民学法用法普法守法。一是紧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把民法典列入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内容,坚持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政府部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用好“学习强国”“黔微普法”“法宣在线”等平台,持续组织全省各级各部门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民法典在线学法及考试。以申报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组织各地各部门加强民法典等应知应会知识学习,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权威。如贵阳市政府、毕节市政府、黔南州政府三个申报创建单位组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省交通系统把学习民法典纳入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轮训班培训内容,举办“处长上讲台·民法典专题宣讲活动”。二是强化法治专门队伍教育培训。举办全省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把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作为重要课程内容,组织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以及省有关单位分管法治工作负责同志,各市(州)、县(市、区)有关负责同志共270 余人在主会场参加培训,在全省各政法机关设分会场,全省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人员、政法干警通过观看视频同步参加学习,推动法治专门队伍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民法典精神。各市(州)相继比照举办研讨班,加大对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律师等专门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推进法治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三是抓实青少年学生普法宣传。面向青少年,举办“民法典伴我行”青少年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比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民法典。修订《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通俗插画读本》,以顺口溜、打油诗等方式对法律条文进行通俗化解读。全省教育系统组建以领导干部、法学专家、法治副校长为成员的三支宣讲队伍,在全省各中小学、各高校深入开展普法宣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不断拧紧责任链条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贯穿执法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压实普法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制定2022 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对民法典普法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向社会公布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实现行政机关制定执行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将普法宣传工作纳入省综合考核体系,作为法治贵州建设考核重要内容,督促普法责任落地落实。完善以案释法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把依法处理案(事)件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公开课,推动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管理和服务。二是打造普法宣传矩阵。在人民网、新华网、法治生活报开设法治宣传专栏,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开设《法治黔沿》《法治贵州建设专栏》,截至目前,累计推出法治宣传稿件3 万余条。“黔微普法”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将民法典宣传纳入重要节点普法宣传工作内容,如水利部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首批命名授牌4 家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活动中阐释民法典涉及水利工作有关条文;市场监管部门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民政部门以“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工服务暖基层”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地开展含民法典在内的政策法规宣传。三是依托示范创建开展普法。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在全省命名授牌50 个第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贵州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进行网上展播,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组织面向全省200 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开展贵州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通过贵州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开展网上评审,对12 家企业开展实地验收,拟对首批78 家企业进行命名授牌,已于4 月20 日完成拟命名名单再次公示。
(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把推进民法典实施作为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坚持高位推进,作为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一是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开展涉及民法典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省废止和修订民法典实施涉及的地方性法规20 件,废止和修订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54 件。制定《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贵州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修订《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二是着力规范权力运行。4月16 日,分管副省长主持召开推进“两降一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工作专题会议。调整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职权边界。省级部门制定发布工作指引,强化全省行业部门行政执法指导。组织开展法治领域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各级各部门自查问题1339 个,制定整改措施1700 条,整改落实率98.88%,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行政执法慢作为乱作为等一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全省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培训,提升涉及民法典法律顾问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党政机关配备法律顾问9713 名,公职律师2243 名,参与办理法律事务28656 件次,提出意见建议6 万余条,有力保障依法决策。三是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工作,巩固“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成果,严格落实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调整完善《贵州省实行告知承诺的证明事项目录》并公布,起草《贵州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组织各地各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告知承诺制工作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形成并公布省内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目录435 项,省内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保留目录61 项,省内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48 项。2021 年通过实施告知承诺制办理依申请行政事项307.5 万件,大大缩短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时间。如统一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和登记标准,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在5 个工作日以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 个工作日以内。加强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开展医药医疗、教育培训、房地产销售等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加强市场主体权利保护,2021 年,办理消费者投诉举报2.3 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67 万元;全省新增市场主体65 万户,同比增长19.68%。
(五)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助推平安贵州建设
坚持把民法典实施作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提升重要途径。民法典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纠纷14.7 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5%,“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33.33%。一是着力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为减少因婚恋家庭纠纷诱发恶性暴力犯罪,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婚恋家庭纠纷化解,共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163 个。民法典施行以来,共有15.9 万对夫妻申请办理离婚登记,其中4.2 万对夫妻经冷静期后自愿放弃办理离婚登记。如铜仁市建立婚恋家庭纠纷预警机制,组建由退休干部、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构成“平安幸福家—暖心大姐”人民调解队伍,联动开展婚恋家庭纠纷化解;安顺西秀区在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对有需求的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二是加强纠纷排查化解。全省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纠纷同比增长17.46%。公安机关加强高空抛坠物警情处置,推进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采取“庭所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安顺市在商会组织试点设立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商会组织在化解纠纷中的作用。三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紧扣人民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乡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2021 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万件,同比增长2.53%;贵州法律服务网解答咨询1750 次,同比增长4.35%;全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24 小时在线服务,日均解答电话咨询850 余通,服务评价整体满意率达97.62%。四是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围绕乡村振兴推进民法典实施。省民政厅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创建,共命名889 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铜仁市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设全覆盖,有效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加强统筹调度。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机制》,针对民法典实施中存在问题,加强指导、监测,将推进民法典实施作为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责任重要内容,确保民法典实施提质增效。
二是持续完善配套制度。围绕民法典各项新规定新精神新要求,结合上位法立、改、废情况,加快推进物业管理、收养登记、安全生产等配套制度建设,常态化推动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修改工作,确保与民法典精神相一致,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三是持续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制定包容免罚清单,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违规设置和使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和执法不作为慢作为、违法委托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作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持续提高普法精准度。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探索推行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和国家公职人员定期法律考试制度。针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人民群众等不同群体,有区别、有侧重地开展普法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丰富普法方式,加大偏远农村地区普法力度,推动民法典普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五是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制定降低行政机关败诉率和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工作措施,加强违法行政行为责任追究。组织开展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着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