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大代表杨成美,竟把牛粪变成了“黄金”!
夏季清晨,薄雾还未散尽
在大方县小屯乡市院村田埂上
杨成美已踩着露水走进了牛舍
他伸手摸摸牛背上的鬃毛
又看了看墙上的温湿度计
动作熟练得让人不会想到
4年前
他还是个西装革履的职场精英
“在外工作20多年
乡愁始终萦绕心头”
2021年的春天
年薪上百万的杨成美
带着“用知识反哺乡土”的誓言
从北京的写字楼
回到生他养他的市院村
初归时
质疑声不绝于耳
“放着城里好日子不过
回来喂牛”
乡亲们的不解
杨成美默默扛下
从都市白领变身山村“牛倌”
配饲料、铲牛粪、防疫打针
事事亲力亲为
小屯乡数千亩稻田
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稻草秸秆
过去采取焚烧方式处理
既造成环境污染
又浪费宝贵资源
杨成美盯上了这笔“沉睡的财富”
“粉碎的秸秆
搭配酒糟、豆渣、刺梨渣
配出的饲料
能让养殖成本直降20%
还能让肉牛营养均衡
出肉率高、肉质更好”
养殖场内
舒缓的轻音乐
在栅栏间流淌
膘肥体壮的肉牛吃得正香
“刚开始村民笑我
说牛还听音乐”
杨成美指着检测报告解释
“轻音乐能大幅降低肉牛的应激反应
让牛的增重率提升1%
肉质鲜嫩
很多地方都抢着买”
从20头试验牛起步
到今年存栏量200余头
预计年产值达1500万元
杨成美创造的不仅是效益
更是将牛粪变成了“软黄金”
“牛粪养殖蚯蚓
既能卖蚯蚓和有机肥
有机肥还能肥沃猕猴桃基地”
说起自己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杨成美头头是道
在他的10余亩蚯蚓床上
每年3000吨牛粪
被转化为30000斤蚯蚓
和600吨有机肥
昔日的污染源
成了村民口中的“聚宝盆”
“一开始没想到蚯蚓还能卖钱
现在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正在采收蚯蚓的村民彭仁基说
他在杨成美创办的合作社上班两年多
既是工人又是合伙人
杨成美发起的
“楠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有120户社员
通过“统一技术、分散种养、保底收购”模式
30余户村民实现长期就业
人均年收入1.5万元至2万元
上百个季节性岗位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务工
户均年增收4000至6000元
61岁的胡立英是合作社老员工
过去靠务农勉强糊口
现在作为猕猴桃基地种植员
年收入较从前翻了3倍
“不仅家门口可以赚钱
而且带孙子也方便”
她抹了把汗
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据统计
合作社已培训农户300人次
带动20户家庭自主发展肉牛养殖
户均年利润超3万元
当秸秆综合利用率
从30%跃升至95%
当昔日“污染源”变为“软黄金”
当市院村从“空心村”蜕变
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为毕节市人大代表
杨成美并未止步
“乡村振兴是一锨一镐干出来的
我还想依托小屯乡的田园风光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蚯蚓科普馆、有机采摘园等项目
让绿水青山变成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站在千亩梯田的田埂上
他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