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桃代表:让千年遗产焕发新生
晨光中,遵义海龙屯千级石阶上,吉桃的身影拾级而上。作为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和汇川区人大代表,守护好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她肩负的重任。每一块城砖、每一寸夯土,都凝结着她和团队“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承诺。
守护海龙屯,需要“绣花功夫”。吉桃带领团队构建严密的监测预警网络,让《海龙屯监测年度报告》成为遗址健康的“诊断书”。核心区巡查风雨无阻,每一次实地踏勘、每一次数据捕捉,都关乎遗址安危。团队坚持“最小干预现状、最大化保存历史信息”的修缮宗旨,如谨慎的医生唤醒古建筑生命力。
“海潮寺文物修缮工程”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后,他们乘势而上,让“海龙屯本体保护项目”“海龙屯展示项目”在国家文物局成功立项,飞龙关边坡加固、窑址修缮、安防提升等方案相继获批。在临时文物库房内,一万五千余件出土文物被小心安放,转运工作已然启动,它们正等待在新家被更妥帖地珍藏与解读。
海龙屯不应只是沉默的石头城。吉桃相信,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在于深挖其内在精神脉络。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海龙屯历史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后,土司遗产价值研究驶入快车道。与省考古所、省博合作推出的《海龙屯》考古报告,堪称土司学“百科全书”,荣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等荣誉,让深埋的历史重现光芒。同时,吉桃力推“文化大讲堂”品牌化,更让海龙屯故事走进校园,融入科技创新人才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多个重要学术论坛上,吉桃以《认识海龙屯》发声,向世界传递其精神价值。
价值阐释的力量还在于“人”。管理局干部职工近两年讲解宣传300余场,吉桃本人讲解近200场,用言语重新雕琢历史,焕活遗址光彩。那些被岁月磨损的关隘城垣,在讲解员言语的重新雕琢下,重新焕发出内在的光彩。
海龙屯的保护与传承,最终是为了惠泽当下。吉桃积极搭建古老遗产通往现代生活的桥梁,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丹青绘世遗”“云读山水·海龙屯”“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等活动精彩纷呈,使静态遗址化为流动盛宴。2024年,《千年土司的相遇与对话》展览在遵义市博物馆和海龙屯土司小镇推出,引发跨地域文化共鸣。央视《人类的记忆》、浙江卫视《追星星的人》等媒体聚焦,让海龙屯土司文化飞入千家万户。
陈列展示中心改造提升后,已接待国内外政务考察及公众团队近300支,成为文明对话的平台。海龙屯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中获得重点推介,标志着吉桃团队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作者:贵州法治报 姚强 杨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