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代表:牵牢“牛鼻子” 带富一方人
走进铜仁市思南县板桥镇紫竹林养殖场,草料堆满了墙角,搅拌机、喂料机、铲车等配套设备停放在场内,一头头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悠闲地站在牛栏里。一个忙碌的身影开着铲车来来回回地清理牛栏里的牛粪,这个人便是思南县板桥镇人大代表孙飞。
2021年之前,孙飞一直从事石材加工工作,对养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提到为何会想到发展肉牛养殖,孙飞说:“我对养殖很感兴趣,也不想长期在外漂泊。父母年纪大了,小孩又还小,发现搞养殖很有前景,风险又不是很高,就决定在老家搞一个养殖场。”
通过多方打听,孙飞了解到思南县正在将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同时依靠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政策,正好要在板桥建设肉牛园区。他便积极响应政策,结合实地参观考察,开始选址、搭棚、买料、种草、选牛。在孙飞和家人的不懈努力下,养殖场终于在他的家乡建立起来了。
养殖场建起来了,如何养好牛便成为了孙飞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养牛的头一年,我奔赴各地,参加省、市主管部门主办的养殖技能培训课,咨询学习养牛相关的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通过边学习边养殖,我很快就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对养牛也越来越有信心,养殖场也从原来的60头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头。”孙飞自豪地向记者讲述着养殖场的发展过程。
目前,孙飞的养殖场肉牛存栏量已达354头,能繁母牛146头,商品牛206头。通过肉牛出栏,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看见养牛场的效益越来越好,孙飞的心里乐开了花。
为有效促进肉牛养殖种养一体循环发展,孙飞还积极探索“以养带种、以种供养”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自家10余亩承包地基础上,流转了100亩种植牧草。同时,依托板桥镇在水淹坝村建设牧草加工厂,有效推动“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青贮加工”的养殖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形成。
一人致富不算富,乡亲齐富才算富。孙飞表示,他将继续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流转土地和提供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种植牧草和玉米。
“很感谢孙飞,以前我们在外务工很辛苦。现在好了,工作地不仅离家近,而且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感觉心里很踏实。”板桥社区村民、牛场管理人员感慨地说。
截至2024年底,孙飞的养殖场已带动新增养殖大户8户,累计新增肉牛500余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达1200亩,产值超过500万元,就近解决20 名村民就业,惠及200余名农户。
“我将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肉牛’品牌做大做强,在乡村振兴路上久久为功,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孙飞表示。(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