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02号建议的答复 黔文旅议复字〔2019〕34号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黔文旅议复字〔2019〕34号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02号建议的答复

  杨冰代表:

  您提出《关于支持雷山县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厚植民族文化旅游根基的建议》收悉。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雷山县是我省苗族同胞的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以民族歌舞艺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境内众多独具民族风情的民族村寨更是被喻为“露天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厅结合职能职责,持续支持雷山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一、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目前,雷山县文化馆为国家二级馆,雷山县图书馆为国家三级馆,已配备流动图书车、文化车开展流动文化服务。2016年至2019年,我厅配合省委宣传部牵头实施的“百县万村”项目和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共投入7344万元,完成3672个贫困村的文化设备配置。目前,已为雷山县配套文化、广电、体育等文化基础设施设备。

  二、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

  2016年以来,为了加强我省优秀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濒危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我厅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工作,加大对传承人群非遗基础知识及手工技艺的培训。在雷山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双语教育,积极抢救保护民族语言、古籍、民俗、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有机发展留下“根”和“魂”。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相关部门制订支持民族地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民族艺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不断加强特色民族村寨支持扶持

  雷山县西江苗寨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个、省级9个、州级25个,建立了西江苗族博物馆,成立20多户家庭博物馆,精心挖掘“古歌堂”“鼓藏堂”“刺绣坊”“银饰坊”等苗族文化点,成为“中国民族乡村旅游示范区”。以旅游开发为导向,助推西江苗寨坚持以苗族特色文化资源长足发展,引导广大村民在参与保护民族特色村寨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多赢局面。

  四、不断加强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挖掘保护

  1.关于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问题。我厅按照《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文件精神,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传统村落条例》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目前,我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0项709处,市(州)级名录2552项,县级名录4154项,为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好准备。2018年12月,我厅举办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培训班,并启动了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力争我省更多的民族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关于加大对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力度的建议问题。为落实“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促进贵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按照《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件要求积极推荐上报。2018年我省共有16项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其中雷山县有苗绣、苗族织锦技艺、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四项入选,将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关于提高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问题。自2005年开始,我省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在非遗专项资金中专列有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的补助,国家级财政对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有1万元的补助,2015年起国家级传承人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经费来源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我厅现没有用于提高传承人补助的专项经费,您的宝贵建议,将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争取到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改善传承人的生活现状。

  五、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

  我厅已将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雷山郎德旅游景区、雷山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区纳入全省旅游“1+5个100工程”项目名录,积极指导和支持雷山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将西江诺纳达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西江千户苗寨悦榕庄酒店项目、西江千户苗寨索道建设工程项目、西江盛典大塘版文旅演艺项目等项目纳入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库,积极推进和宣传雷山县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支持雷山景区项目的建设和推介,积极指导和协调雷山文化和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工作,结合雷山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融合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六、不断加强雷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支持

  雷山县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扶贫办列入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千村百节”带动作用,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把雷山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散地。今年8月,全国“非遗+扶贫”工坊建设现场会将在雷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传统工艺的领导、专家、学者、传承人200余位将共同探讨“非遗+扶贫”建设工作,共同探索交流传统工艺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的经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厅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雷山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挖掘和保护力度,积极支持雷山县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切实解决民族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困难和问题,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7月30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