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92号建议的答复
李美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馆、广场周边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周边停车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城市交通出行品质,加强体育场馆、广场周边等人员密集的重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2024年以来,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行动,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改善停车管理;省体育局紧盯社会体育场馆、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等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部位,深入开展“拉网式”摸排。
一、强化监督安全管理,形成工作合力。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自觉履行体育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压实各场馆运营法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在强化体育系统场馆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加强对其他行业领域内与群众运动健身相关的社会性场馆设施的安全监管,对属地学校体育场馆提出相关要求,配合搞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辖区内所有用于体育活动的场馆清单,联合消防、住建等部门组织开展场馆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同时将正在建设的体育场馆工程项目纳入监管检查范围,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二、完善交通管理设施,解决停车问题。全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持续加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排查,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等,对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连续、不清晰、不规范等情况进行了清理整改。2024年以来,共完善城市道路道路交通标志标线35680处。全省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向辖区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建议,通过合理配置停车供给,采取错峰共享、导航远引等措施,疏解体育馆、广场周边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停车需求,有效调控周边交通流量,提高群众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管控城市交通道路,化解安全风险。为全力以赴防范化解人车冲突较大、人车混行风险较高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全省公安机关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围绕城市广场、体育馆、学校、医院、居住区、商圈、景区、交通枢纽等部位开展梳理排查,并完善设置基础管理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城市在前述重点部位共增设警告标志、限速标志、过街设施、信号灯、禁停网状线等基础管理设施7535处;施划人行道、设置减速丘、隔离设施7339处;设置防冲撞设施9274处。2024年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对体育场馆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省体育局组织召开全省体育行业领域安全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各单位辖区内所有开放的体育场馆,要协调配合公安、应急和交通部门做好场馆区域的安全保障工作,有条件的要对场馆采取人车分流隔离等改造,要严控外来车辆进入体育活动场馆,确保健身群众和体育活动开展中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
按照李美玉代表的建议,省体育局、省公安厅进行了工作会商。一是于近期部署开展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点排查治理专项工作,以体育馆、广场及其他人流密集场所为重点开展摸底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拟会同相关部门持续采取规范设置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和防撞设施、科学组织交通有效分离人流车流、减少路段开口数量等措施不断改善重点区域交通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提升出行体验;二是负责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开展检查评估,对检查发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风险隐患突出的公共体育场馆依规按程序暂停开放、取消低免补助申请资格,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器材设施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各市(州)体育部门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加强辖区内体育行业的安全监管,要立足行业领域,完善制度措施,健全标准规范,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整改提高;三是合理划分停车区域。根据人民群众不同的健身及活动需求,在场馆周边设置停车泊位,并在临近场馆周边的道路就近设置停车场出入口。如新蒲新区奥体中心,分别在足球馆、篮球馆、游泳馆等周边设置有专门的停车泊位(含地下停车位)800余个,驾驶车辆群众可以根据自身健身及活动需求,分别从奥体路、平安大道、甲秀路等就近进入场馆停车区域停靠,再步行进入场馆和广场,最大限度降低了人车冲突风险;四是采取人车分离措施。体育场馆内除必要的通勤车辆通行外,尽量人车分离。红花岗区南城体育馆除工作人员车辆可以进入地下停车场外,其余车辆只能在周边的体育馆东路、体育馆北路的路内停车泊位停靠;新蒲新区奥体中心在广场除采用台阶等自然隔离措施外,还在人行道周边设置隔离墩防止车辆进入;汇川区体育中心由于场馆内引进了一些餐饮、娱乐等商家,停车需求较为旺盛,地下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在周边的北海路设置路内停车泊位供健身群众停靠,同时在场馆内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设置隔离墩;五是完善周边交通指引。在道路上设置除停车泊位禁停标志,属地交警大队加大违法停车管理力度,规范车辆停车秩序,在路侧设置体育场馆指示标牌,同时指导体育场馆业主方设置内部场馆通行线路及停车指引标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和规范车辆停放。
贵州省体育局
2025年6月30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陈俊;联系电话:139850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