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6号建议的答复
卢玟燕代表:
您提出“关于控辍保学问题的相关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控辍保学工作及教育事业的关心。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为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构建“发现、劝返、稳定”闭环管理工作体系,打好控辍保学组合拳,始终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
一、发现环节——精准摸清底数,确保辍学学生“早发现”。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三比对三查验四级台账”(“三比对”即重点比对残疾人系统适龄儿童少年数据与教育系统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数据,排查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身体不具备学习条件等4个类别数据是否一致、比对学生到校登记情况;“三查验”即查验送教上门学生安置情况、查验送中职学校就读学生安置情况、查验劝返复学学生安置情况;“四级台账”即县、乡、村、校都要有相应的控辍保学台账)和义务教育学校“四册两表两台账一清单”(“四册”即学籍系统学生名册、上年度事业报表名册、上学期期末考试登分名册、本学期在校生花名册,“两表”即教务日志登记表、每日就餐人员表,“两台账”即本学期转入转出台账,一清单即中职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清单)核准未到校学生,切实摸清失学辍学底数,确保控辍保学底数精准。一是定期宣传政策制度。每年2月、8月为控辍保学宣传月,坚持控辍保学与招生入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在每学期开学前集中开展控辍保学政策宣传,创新形式、贴近生活实际地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尊重和保护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日调度”制度。从2021年5月份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天到校情况进行日调度,义务教育学校每个教学日第一节课任课教师要清点学生到校上课情况,无故未到校的由班主任第一时间跟踪情况,学校校领导组织研判,及时向上级报告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到校情况,学校发现疑似辍学“前哨”作用进一步凸显,控辍保学排查发现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建立定期更新台账制度。县级人民政府督促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各乡镇、村委会及时跟踪掌握适龄儿童入学安置情况,准确掌握适龄人口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就读情况、残疾儿童入学安置情况,于9月底前更新6-16周岁适龄人口就读台账。四是建立定期整班移交制度。每年暑假放假前,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密切协作、共同配合做好整班移交工作,将小学毕业学生整班移交到初中学校,防止因移交不到位而发生学生辍学。五是建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发展改革、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控辍保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定期组织联合专项执法行动排查发现餐饮等服务行业容留未成年学生等违法行为。
二、劝返环节——精准分类施策,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
通过压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和乡镇人民政府劝返复学的主体责任,持续督导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政府线和教育线垂直指挥体系更加牢固,工作合力在县和乡镇得到不断强化。疑似辍学学生基本实现“发现一个、劝返一个”,迅速实现动态清理。潜在的疑似辍学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第一时间得到稳控,控辍保学常态清零基础更加牢固。一是分级负责劝返。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行政线和教育线)责任制和“七长”(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家长、校长、师长)负责制,定期开展“三督导”(即督导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度指导控辍保学责任、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发现、报告、劝返”第一人责任),分层分级协同组织劝返。二是包保负责劝返。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省教育厅建立里厅级领导包片、处级干部包县的控辍保学工作包保联系制度,各县(市、区)基本建立了局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学校的联系制度,确保发现疑似辍学学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做到“发现一个、劝返一个”。三是分类施策劝返。率先在全国制定《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针对外出务工、因病因残、早婚早育、失踪失联、延缓入学等20种辍学类型,逐一提出劝返复学措施,明确政策依据,精准指导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展劝返复学工作,得到教育部的肯定。
三、稳定环节——精准因材施教,确保辍学学生“留得住”。
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劝返复学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实行分类安置、强化德育教育、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科学规范管理、关爱复学学生等六个方面,加强劝返复学学生管理。一是因材施教留人。针对劝返复学的疑似辍学学生,学校针对劝返复学学生基本情况、学业层次和健康状况,以义务教育学校就读为主,分门别类制定教学计划,可实行走班教学和单独教学,还可以单独编班教学为每名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安置。比如,对年龄较大不愿意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到中职学校就读。二是帮扶拴心留人。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一人一案”制定帮扶方案,及时化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焦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厌学而辍学的风险。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及时准确学生家庭境况对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的影响,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校共育合力。三是特殊关爱留人。针对初三学生潜在辍学风险较大的实际,鼓励初中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开办音美体等学生喜欢的兴趣班,让不稳定的学生找到自身优势、展示的自身特长,愿意留在学校,喜欢来学校。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力度,民政、公安、团委、妇联等部门及时联合化解面临的入学困难,化解成长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家长控辍保学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加强与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凝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凝聚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加大行政控辍和依法控辍力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