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大代表活动室“活”起来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梁村进入司法部、民政部公布的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中。
人大代表“做群众的领航员”
“胡阿姨,你最近变化挺大啊!每天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值得表扬……”听到帮扶干部的夸奖,永乐镇高梁村72岁的独居老人胡发英发出了阵阵笑声。
胡发英是人大代表杨勇的帮扶对象。以前,胡发英是村里出了名不爱做家务的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杨勇和其他村干部就经常到胡发英家,围绕生态宜居开展监督指导,教她做家务、帮她打扫卫生,胡发英也逐渐把自己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了。“现在,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了,周围邻居、亲戚朋友们也都爱来我家耍了。”说起现在的变化,胡发英十分高兴。
在高梁村,这几年变化较大的不止胡发英一人。
“要想群众的作风和思想发生变化,人大代表的群众工作也是个关键。”杨勇介绍,近年来,高梁村着力加强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人大代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人大代表活动室成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台账,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和生活动态。此外,活动室还着力发展优秀年轻人员,努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并鼓励人大代表、致富带头人对困难群众实施帮扶,将人大代表活动室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人大代表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发挥代表助力作用,做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做好建言献策的“参谋员”,做好推动振兴的“领航员”。“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让我们真正走进了老百姓心里,群众对我们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高梁村围绕生态宜居开展监督指导,大力整治小环境、强化小宣传、提供小服务、体现小关爱、调处小纠纷、排查小隐患的方式,和村民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严禁焚烧田间秸秆责任书》《禁毒责任书》《村规民约》《环保公约》《文明村民协议书》《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文明婚俗倡议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条约,完善了村人大代表活动室工作制度。村里的矛盾纠纷从以前年均40件下降到现在的15件左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已成了该村最真实的写照。
村规民约“村民自己说了算”
“我们的村规民约每年都会修订一次,2020年,就将文明婚俗写入了村规民约里。”杨勇说道。
2020年初,代表们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监督指导,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带头破除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活动室代表收集社情民意平台的作用。高梁村人大代表活动室在收集群众关于“村规民约”修订意见时,有群众反映希望把“文明婚俗”相关内容写进去,经过人大代表活动室收集、整理后提议,在党员代表大会形成审议草案,“文明婚俗”最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被纳入村规民约。
“去年,高梁村人大代表活动室收集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其中包括文明婚俗、网格化管理在内的4条内容被纳入修改后的村规民约。”杨勇介绍,在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事事与群众商量,听取群众建议、意见,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村级管理与治理的工作中来,才能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当地村情、群众参与度高的村级管理方案,村级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操办酒席要节俭,敛财婚闹不主张。环境卫生众人护,绿水青山宜康养……”在高梁村,村里的群众对村规民约早已烂熟于心:“这些村规民约都是我们自己提出、大家一致同意的,我们都应该去遵守。”
群众的事情“代表管”
“杨代表,有两个老人在挖土翻地的时候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劝解一下。”
“在哪里?”
……
联户长汪升学在高梁村汪家寨的网格联络微信群里呼叫杨勇代表,商量着一起去处理网格中的一起邻里纠纷。
杨勇和汪升学赶到现场,了解事情原委后,就开始对两位闹矛盾的老人进行耐心调解,最终两位老人握手言和。“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互相理解就好了。”杨勇说道。发挥代表活动室解决矛盾问题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广、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促进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的就地化解,积极参与和推动有关部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为乡村振兴营造安定有序的外部环境。
作为群众选举的人大代表,在处理群众纠纷时,大家都愿意听劝,慢慢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从去年到现在,他所负责的汪家寨群众纠纷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群众的事情,最好群众自己处理。”这并不是让村支两委当“甩手掌柜”,而是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高梁村以人大代表活动室为平台,通过活动室引领,全面健全村级事务决策和协商议事机制,村里的一般性事务都会通过“民生保障理事会”“乡贤能人理事会”“矛盾调解理事会”“村民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协商解决。
“群众才是基层治理的‘主角’,只有坚持事事与群众商量,让群众主动参与,才能激发主人翁意识,促进邻里和谐,形成文明乡风。”杨勇这样说。